和田籽料 資料圖片
◆迷霧1
●和田玉價格為什么漲得這么厲害
●價值回歸是快速上漲的主因
盛世藏玉,最近20多年里,和田玉根據料的品質不同,價格暴漲了幾百倍甚至數千倍,有人認為,和田玉價格飆升,是暴炒的結果。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新疆寶玉石協會常務副會長馬進貴認為,和田玉價格暴漲,不可否認其中有資本介入,人為惡炒的因素。但就像炒題材股要有題材基礎一樣,從理性角度分析,和田玉價格快速上漲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價值回歸的過程。
馬進貴說, 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頂級和田白玉籽料收購價維持在80元/公斤,這個價格哪怕是按照當時物價水平,也是絕對不合理的,是絕對低估了。上海收藏協會玉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著名玉器鑒賞家孫敏也認為,當時由于社會背景的原因,和田玉的價值確實未得到足夠重視。
馬進貴介紹,數千年來,和田玉或制成帝王的玉璽,或制成宮廷用的禮器、祭器,一直是十分珍貴和罕有的寶物。從明朝開始,和田玉收藏在民間才開始盛行起來,但是,那時候也是極少數官宦、名流才玩得起的。建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極左思想影響,玩玉、收藏玉被看成是小資產階級情調來批判,那個時候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民間收藏玉、玩玉很可能成為被批判的把柄。所以中國人喜歡玉、寵玉的傳統習慣與心理被人為地壓抑起來了。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收入階層也開始涌現,和田玉開始有了市場。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對玉的傳統愛好,又開始復蘇了,和田玉的價值逐步回歸,這是價格飛漲的主因。
■天生具藏品特性也是一大原因
馬進貴認為,之所以新疆和田玉的投資價值超過房地產、股票甚至字畫等等,除了經濟發展、和田玉的價值回歸之外,和田玉天生就具備作為收藏品的各種特性。
首先,和田玉的材料具有稀有性。和田玉曾被稱為“真玉”,比其他玉石稀有得多,特別是和田羊脂白玉,經過上千年的開采挖掘,現已很難尋覓,所以極品和田羊脂玉將會越來越稀少,越來越珍貴。
不可替代性也是其中重要因素,和田玉的鑒定比字畫等方便得多。馬進貴告訴記者,“人們對各類藝術品的仿制能力日新月異,無論是名人字畫、官窯瓷器等等,許多仿制品做得很真,許多資深的鑒定家都難分真偽。和田玉只要用心去觀察,相對容易區別。掌握和田玉的鑒別技能和知識也不算難。最可信的是和田玉可用科學儀器鑒定,全國各地寶玉石監測站均可鑒定,所以不會像其他藝術品常被假專家誤診,坑害收藏者。”
除此之外,容易保藏也是和田玉的一個特點。馬進貴告訴記者,“幾乎所有收藏品在長期保存收藏中都可能氧化、霉變、破碎、老化等,一不小心就讓藏品價值受影響,甚至分文不值。因為玉的化學物理穩定性極好。一件玉器可代代相傳,不氧化、不霉變、不腐爛。”
◆迷霧2
●和田玉資源是不是真的將枯竭
從本世紀初開始,在玉龍喀什河上,每年的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都有數以千計的挖土機、數以十萬計的采玉人在河道兩邊每日勞作。按照當地挖玉人的說法,玉龍喀什河的兩岸早已被挖了個底朝天。許多區域已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挖掘了。
 |
和田玉價格暴漲引發新疆當地私挖濫采[圖]
因此,有不少玉雕大師、商家、收藏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出,和田玉資源即將枯竭。
中國玉雕大師、新疆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和田玉商人馬學武也認同“資源枯竭論”,馬學武在采訪時,痛斥目前的掠奪式開發。他告訴記者,“現在挖土機瘋狂作業,盡管產量比以前提高許多,但對資源破壞嚴重,這樣的掠奪式開發,沒有考慮子孫后代。”
■有專家認為
和田玉資源遠未枯竭
國家工藝美術大師、新疆寶玉石協會常務副會長馬進貴認為,和田玉資源遠未枯竭。
馬進貴告訴記者,“玉龍喀什河確實存在私挖濫采現象嚴重,但根據我們的估計,玉龍喀什河數以億萬年的歷史上,改道過無數次。就像黃河在有人類文明史的最近幾千年里,都曾改道過無數次一樣,玉龍喀什河有許多古河道,古河道里也肯定會蘊藏著許多和田玉籽料。”
“除此之外,也并非只有玉龍喀什河才產籽料,喀拉喀什河、葉爾羌河等,也有籽料出產。其實只要有山料并且有流水的地方,就肯定有籽料,昆侖山下麓的許多溝河溪澗,許多都沒勘探過,這些河道中也有和田玉籽料的潛在礦藏。”馬進貴對和田玉籽料的儲量很有信心。
如果說,和田玉籽料終究有限的話,那么和田玉山料的儲量則十分驚人。
馬進貴告訴記者,“和田玉山料的儲量更為驚人,根據地質勘探單位在昆侖山部分地區的勘探結果,和田玉保有儲量為5-6萬噸,而這還只是勘探了30%的地段。而我們目前的和田玉使用量也就每年幾百噸,所以說,以現在的和田玉開采程度,僅昆侖山上的山料,就至少可以開采數十年到上百年。”
事實上,除了新疆和田玉山料外,青海玉和俄羅斯玉也統稱為和田玉。馬進貴告訴記者,“昆侖山南麓、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的格爾木地區是青海玉的重要產地,青海玉在廣義上也可以被稱為和田玉。俄羅斯、加拿大、韓國等許多國家也有出產,韓國的礦藏我還去看過。”
■誤區之三:不能只重皮不重質
和田玉 資料圖片
馬進貴說,近年來在和田玉的收藏品市場中,出現了很多鐘愛和田玉皮色的藏友,癡迷于和田玉美妙的皮色中,如:棗紅皮、磚瓦紅、桔黃皮、姜黃皮、虎皮、撒金皮、烏金皮等等。這些皮色固然很好也非常難得,但是要看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質上。
他說,如果是好皮爛肉,收藏價值也不大。“首先要認定我們是愛玉玩玉者,以玉為本,而不是愛石玩石者,如果不是玉或是最差的玉,再好的皮色也沒什么用,稻草人穿上名牌西裝是顯示西裝的檔次還是抬高了稻草人的身價?鮮花插在牛糞上只能為鮮花惋惜。如果一塊好的和田玉再有上好的皮子,是錦上添花、畫龍點睛,增加了它的稀有性,物以稀為貴也就增加了它的價值,所以好的皮色要配好的玉質才是完美的,重皮不重質是本末倒置。”
所以他認為,從收藏、增值、保值的角度看,只有皮沒有質的原料不具備增值作用和可收藏性。
■誤區之四:
不能狹隘認為海料、俄料
沒有價值
由于和田玉價格暴漲,目前的和田玉市場中,山料中有不少是從俄羅斯、青海入疆的。
但目前有許多藏家對青海玉、俄羅斯玉嗤之以鼻,認為他們的收藏價值不高。
而馬進貴認為,青海玉和俄羅斯玉寬泛意義上都是和田玉,海料和俄料中也有精品。而新疆料中也有許多質量差的產品,純粹以地域為區分收藏價值,這是很狹隘的觀點。他認為從目前來看,海料和俄料的價格比新疆和田籽料低許多,和田玉愛好者日益大眾化,所以海料和俄料對于活躍和田玉收藏品市場,滿足多層次的玉石收藏需要是有好處的。
目前市場還有一種傾向,似乎和田玉就是越白越好。對此,馬進貴表示,和田白玉籽料特別是羊脂玉確實是玉料中的極品,但是,青玉、黃玉、墨玉中也有不少好料。比如黃玉,因為其極其稀有,在古代一度被認為收藏價值超過羊脂玉。“在收藏中,只把眼睛盯著白玉是不科學的,青玉、黃玉中同樣能找到好料。”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