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藝術總監榮念曾:80年過去了 我們在干嗎?
專訪藝術總監榮念曾:80年過去了 我們在干嗎?
專訪藝術總監榮念曾:80年過去了 我們在干嗎?
榮念曾,這位香港戲劇界的教父級人物,休息了一年之后,現在正和上海戲劇學院排演多媒體戲劇《荒山淚》,該戲借程硯秋赴歐留學的故事,探討了文化交流與跨越的意義,預計明年上演。
榮念曾永遠是笑瞇瞇的,胡子大部分已經白了,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和藹長者。
榮念曾經歷了太多。“進念?二十面體”成立至今已有25年,作為香港最重要的前衛藝術團體,他們創造了香港藝術的嶄新一頁,被認為“代表了香港戲劇界的最高水平”。今年香港《號外》雜志1月號做了“進念?二十面體”的回顧,我們可以在回憶的文章中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林奕華、黃耀明、劉以達、邁克、歐陽應霽、周耀輝??足有七八十個人。可以說,一部“進念?二十面體”的歷史就是香港當代藝術的發展史。
榮念曾休息了一年,現在正和上海戲劇學院排演多媒體戲劇《荒山淚》。榮念曾已經很多年沒有做戲劇了。之所以排《荒山淚》,是因為程硯秋的故事讓他產生了新的思考。“程硯秋1932年到歐洲后,申請在德國音樂學院學習,準備長期住在德國。但北京一直催他回來,并用中國傳統的道義作為理由,要他回來。程硯秋當時在寫給太太的信中說:“他們從不為我著想,我在這里才開始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們卻要剝奪我的這個機會。”榮念曾覺得這件事很有意思:“我試圖通過這件事來討論跨文化交流的問題。程硯秋是四大名旦之一,反串是他的職業,反串跨越了性別,而程硯秋去歐洲則跨越了地區和文化。這部戲的主演是沈小梅,我讓她穿著女人的服裝演程硯秋,反串再反串。”
榮念曾排演《荒山淚》頗有幾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希望借此引起人們對程硯秋那段德國往事的關注。“程硯秋在歐洲什么都嘗試,我想那是他最快樂的一段日子。他將李白、杜甫的詩歌都譜上西洋音樂,又用京昆唱西洋音樂。他還在水袖中融入現代舞的元素,很有趣。而現在,在京昆界,根本沒人做這樣的事。近80年過去了,我們的觀念甚至不如當時的程硯秋領先,我們在干嗎?”
榮念曾自謙對京劇完全不懂,但他從90年代起,就開始關注傳統戲曲和現代之間的關系。他曾在歐洲選了八對演員,在亞洲選了四對演員,用中國戲劇傳統的一桌兩椅的形式演出。他還和北京京劇團合作了新版《挑滑車》。“這部戲在北京演出時,他們都看不懂,關注的卻是戲中脫光了衣服的男演員。”榮念曾說,但其實脫不脫衣服無所謂,他要探討的是穿西裝、穿戲服和不穿衣服來演戲劇的差別。
榮念曾似乎是一個戲劇哲學家,總是從戲中人物與故事中抽離出來,他和他的作品分明讓人感到,他真正感興趣的是作品背后的哲學。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