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精美程度堪稱國內第一的“中華第一帶鉤”,底部銘文至今仍未破解的兩件“光武帝劉秀御用漆器”,及身世至今是個謎的青銅器四羊方壺四件海外回流國寶,總估價超7000萬,原定于11月拍賣。昨日因來源問題,與國家對古文物拍賣政策相違背,被北京市文物局叫停。
堪稱“中華第一帶鉤”的戰國至西漢年間九鑲帶鉤,兩件東漢“光武帝劉秀御用漆器”以及春秋四羊青銅器方壺,四件海外回流號稱“國寶級文物”,日前,在北京秋季拍賣會上被緊急叫停。記者昨日從北京拍賣界相關人士處得知消息,這四件珍稀“國寶”可能是因其來源遭質疑,與國家對古文物的拍賣政策相違背,被北京市文物局叫停。四件國寶曾分別于10月27日和11月15日在上海和北京預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總估價高達7000萬。
這四件國寶,是從兩位旅居海外多年的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的。根據收藏家描述,四件國寶均是抗戰后從內地流傳到海外的。前日在北京拍賣會開展第一天,四件文物被勒令封存,不能與買家見面。據拍賣會相關負責人證實確實遭遇撤拍。據悉,北京市文物局并沒有詳細公布禁拍理由,不過有拍賣界人士透露,“撤拍可能是對其來源有不同看法。國家文物局對古文物、出土文物的拍賣一直比較慎重,也可以理解?!?
此前報道:四件“海歸”國寶亮相估價7000萬11月拍賣
|
| 身世至今是個謎的青銅器四羊方壺等四件海外回流國寶亮相北京。中新社發潘旭臨攝 |
|
據悉,總估價七千二百萬元人民幣的四件國寶是臺灣中華文物學會從旅居海外多年的兩位臺灣收藏家手中征得,均系抗日戰爭之后從大陸流傳到海外的。將于十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在皇朝·誠銘公司的二00七年秋季拍賣會中拍賣。中新社發潘旭臨攝
十月九日,精美程度堪稱國內第一的“中華第一帶鉤”;底部銘文至今仍未破解的兩件“光武帝劉秀御用漆器”;身世至今是個謎的青銅器四羊方壺等四件海外回流國寶今天亮相北京。來自海峽兩岸的文物專家共同對國寶進行鑒定。據悉,總估價七千二百萬元人民幣的四件國寶是臺灣中華文物學會從旅居海外多年的兩位臺灣收藏家手中征得,均系抗日戰爭之后從大陸流傳到海外的。將于十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在皇朝·誠銘公司的二00七年秋季拍賣會中拍賣。中新社發潘旭臨攝
 |
據悉,總估價七千二百萬元人民幣的四件國寶是臺灣中華文物學會從旅居海外多年的兩位臺灣收藏家手中征得,均系抗日戰爭之后從大陸流傳到海外的。將于十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在皇朝·誠銘公司的二00七年秋季拍賣會中拍賣。中新社發潘旭臨攝
中新社北京十月九日電 精美程度堪稱國內第一的“中華第一帶鉤”,底部銘文至今仍未破解的兩件“光武帝劉秀御用漆器”,身世至今是個謎的青銅器四羊方壺等四件海外回流國寶今天亮相北京。來自海峽兩岸的文物專家在兩岸媒體的聚光燈下,共同對國寶進行鑒定。
臺灣中華文物學會秘書長張克晉稱,四件國寶是臺灣中華文物學會從旅居海外多年的兩位臺灣收藏家手中征得。據收藏家描述,四件國寶均是抗日戰爭之后從大陸流傳到海外的。
在鑒定會上,“中華第一帶鉤”制造年代成兩岸專家的焦點?!爸腥A第一帶鉤”的學名是九鑲帶鉤,長二十八厘米,寬四厘米,雖然經歷了二千多年的歲月沉淀,但其上的五塊純金螭龍,依然金光燦爛,帶鉤通體用錯金銀工藝包裹,線條細膩、紋飾繁復,代表了中國古代金屬工藝的最高水準。
張克晉稱,來北京之前,臺灣文物專家對帶鉤的材質、錯金銀工藝及白玉鑲嵌工藝方面進行詳細鑒定,不少專家認為帶鉤應產自戰國,因為帶鉤上鑲嵌白玉,是戰國古玉,鑲嵌手法是戰國的典型技術,白玉上的轂紋,也是戰國時期最典型的裝飾紋飾。
而參加鑒定會的湖北鄂州博物館館長董亞巍、故宮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等專家認為,帶鉤上錯金銀的技術,應是西漢早期的技術,所以帶鉤應該是西漢早期的產物。但無論是在戰國還是西漢,這件九鑲帶鉤都稱得上工藝精湛、奢華名貴,是十分珍貴的文物。
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稱,四羊方壺的藝術風格與故宮現存的國寶青銅器蓮鶴方壺有相似之處,雖然器高僅三十七厘米,寬十九厘米,但紋飾極其繁縟,器耳下各鑄一似虎形的怪獸,壺蓋為一塊與器口相吻合的銅板,蓋上四角各鑄有一只飛鳥,展其雙翼,引頸欲鳴,姿態生動,應為春秋時期小件青銅器中的精品。而兩件漆器分別名為彩繪錯金銀瑞獸紋漆簋和彩繪云氣紋貼金漆耳杯,從漆器的紋飾風格和銘文內容判斷,應為東漢皇家御用之物。目前故宮在收藏的漆器中,尚無類似形制的器物。
據悉,總估價超過七千萬元人民幣的四件國寶,將于十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在皇朝·誠銘公司的二00七年秋季拍賣會中拍賣。此前,將在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在香港君悅酒店進行展覽,隨后于上海四季酒店和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預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