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五角場800號藝術區”畫廊集體開幕展中,敦凰藝術中心推出的
“如雷的靜默——‘色彩魔術師’杜泳樵作品展”尤為引人注目。展覽共展出杜老各個年代的油畫和水彩畫作品近40幅,也可以說是對杜泳樵先生一生的創作生涯回顧展。
被譽為“中國色彩大師”的杜泳樵已于2007年6月20日清晨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73歲。在先生逝世之前的5月,由先生的眾多弟子和藝術名家共同發起舉辦的“杜泳樵·油畫水彩50年回顧展”引發的轟動和帶來的感動還讓人記憶猶新。周春芽在展覽上為老師寫下了一段優美而精辟的文字:“我始終覺得杜老師就像一個色彩,一個神秘的色彩,他來了色彩就來了,他走了色彩就走了。”
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杜泳樵,一生為人低調,淡薄名利。他始終奮斗不懈,傾其一生去追逐藝術之夢想。杜老1956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并留校任教,至1995年退休。他一生致力于美術教育事業,以淡泊無為、自由開放的教學風格培育了無數優秀的具有敏銳性和先鋒性的西南藝術家,被畫界譽為“中國第二代元老級油畫泰斗”。許多他當年的弟子現在都已是中國畫壇的重量級人物:如羅中立、張曉剛、何多苓、周春芽、程叢林、高小華、葉永青、楊謙、陳安健等。作為這些名人弟子的老師,杜泳樵似乎要沉寂很多。
杜泳樵是中國油畫家中“集表現與功力之大成者”,他的油畫大氣磅礴、老辣凝重,將西方地道的繪畫語言,尤其是法國印象派對光色的表現和蘇俄畫派嚴謹的造型,與中國畫的文人風致力、大寫意的筆墨氣韻融于一爐,具有強烈的表現性和情感特征。數十年來,他尤以色彩上的非凡造詣著稱于世,追隨者眾多,被認為是“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成長的重要畫家”,上世紀70-80年代名震畫壇的四川油畫名家無不深受其教益。
他筆下的風景顏色協調,氣質高雅,美麗中帶有一點攻擊性。他把自己對世界的感悟和體驗借著藝術表達出來,因此他的藝術是唯美而憂傷的。杜泳樵作品所傳達出的這種靜默感,絕非空玄的虛無,而是富強烈情感于色彩筆觸之中,化動為靜,將中國古典美學的“靜默”之境完全顯現,烘托出他筆下獨到的純樸簡約和深邃曠遠的美學氛圍。
由于其藝術上的獨特成就和印象主義色彩的高超表現,杜泳樵的作品一直都深受中國港澳臺地區、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還有希臘等收藏家的喜愛。杜泳樵的離去更是帶來其作品價格的攀升。
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成長 "色彩魔術師"杜泳樵
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成長 "色彩魔術師"杜泳樵
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成長 "色彩魔術師"杜泳樵
11月17日,“五角場800號藝術區”畫廊集體開幕展中,敦凰藝術中心推出的
“如雷的靜默——‘色彩魔術師’杜泳樵作品展”尤為引人注目。展覽共展出杜老各個年代的油畫和水彩畫作品近40幅,也可以說是對杜泳樵先生一生的創作生涯回顧展。
被譽為“中國色彩大師”的杜泳樵已于2007年6月20日清晨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73歲。在先生逝世之前的5月,由先生的眾多弟子和藝術名家共同發起舉辦的“杜泳樵·油畫水彩50年回顧展”引發的轟動和帶來的感動還讓人記憶猶新。周春芽在展覽上為老師寫下了一段優美而精辟的文字:“我始終覺得杜老師就像一個色彩,一個神秘的色彩,他來了色彩就來了,他走了色彩就走了。”
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杜泳樵,一生為人低調,淡薄名利。他始終奮斗不懈,傾其一生去追逐藝術之夢想。杜老1956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并留校任教,至1995年退休。他一生致力于美術教育事業,以淡泊無為、自由開放的教學風格培育了無數優秀的具有敏銳性和先鋒性的西南藝術家,被畫界譽為“中國第二代元老級油畫泰斗”。許多他當年的弟子現在都已是中國畫壇的重量級人物:如羅中立、張曉剛、何多苓、周春芽、程叢林、高小華、葉永青、楊謙、陳安健等。作為這些名人弟子的老師,杜泳樵似乎要沉寂很多。
杜泳樵是中國油畫家中“集表現與功力之大成者”,他的油畫大氣磅礴、老辣凝重,將西方地道的繪畫語言,尤其是法國印象派對光色的表現和蘇俄畫派嚴謹的造型,與中國畫的文人風致力、大寫意的筆墨氣韻融于一爐,具有強烈的表現性和情感特征。數十年來,他尤以色彩上的非凡造詣著稱于世,追隨者眾多,被認為是“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成長的重要畫家”,上世紀70-80年代名震畫壇的四川油畫名家無不深受其教益。
他筆下的風景顏色協調,氣質高雅,美麗中帶有一點攻擊性。他把自己對世界的感悟和體驗借著藝術表達出來,因此他的藝術是唯美而憂傷的。杜泳樵作品所傳達出的這種靜默感,絕非空玄的虛無,而是富強烈情感于色彩筆觸之中,化動為靜,將中國古典美學的“靜默”之境完全顯現,烘托出他筆下獨到的純樸簡約和深邃曠遠的美學氛圍。
由于其藝術上的獨特成就和印象主義色彩的高超表現,杜泳樵的作品一直都深受中國港澳臺地區、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還有希臘等收藏家的喜愛。杜泳樵的離去更是帶來其作品價格的攀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