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報恩寺御碑重露真容
大報恩寺御碑重露真容
大報恩寺御碑重露真容
時間:2007-11-19 00:00:00 來源:揚子晚報
收藏
>大報恩寺御碑重露真容
大報恩寺御制石碑露出真容
讀者點題>>>
金陵大報恩寺塔,這座南京歷史上最古老的皇家寺廟,歷經了滄桑,見證了數代王朝的興衰榮辱。它的輝煌和消失一直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近日,有讀者來電詢問,大報恩寺重建項目進展如何了?
記者出擊>>>
記者了解到,投資10億人民幣的金陵大報恩寺及琉璃寶塔重建項目已經拉開帷幕。昨日,記者來到大報恩寺遺址拆遷工地,一尊被圍困在連綿民居中近百年的石碑終于揭開“蓋頭”,露出了真容。
大報恩寺御制右碑重露真容
昨日,記者沿著中華路一直出中華門,在南京晨光廠的大門邊三藏殿后街一條小巷的深處門牌號為北山門一帶,找到了正在進行大面積拆遷的工地。在一片滿是瓦礫磚塊的地方,只見一尊高大的大報恩寺右石碑(原有左右兩碑)靜靜地立在那里。石碑底下是一個沒有頭的大石龜,傳說是龍的第六個兒子叫霸下,又名為赑屃,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不知何時被殘忍地砍去了頭,石龜的腳也殘破斷裂。好在這座明朝宣德三年御制,高約8米的御制石碑還基本完好,文物部門在其身上箍上了三道鐵圈,碑上隱隱約約能看清碑文末兩行的字跡:“鐘山巍巍,大江洋洋,圣德長存,慧化不息,億萬萬年,與天同壽。”
一位住在附近的80歲老奶奶對記者說,她20歲就嫁到這里,剛來時沒幾戶人家,石碑下并無住戶,后來越住越多,石碑就被包圍起來了。
沒碑身的石龜被夾在民居中
接著記者又一頭鉆進一片低矮連綿的居民區,好不容易找到了夾在居民家院中的御制左石碑,這片民居還在等待拆遷中,一個不大的院子四面全是住房,在兩幢房子中間,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石龜,但不見一點碑身的影子,石龜被緊緊地夾在中間,底座上擺著一些居民用的生活品,石龜的頭上掛著幾件晾曬的衣服。這可是看得見的大報恩寺所剩不多的遺跡之一,實在讓人看了心中不是滋味。住在這里的一個老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在此住了70年,過去這里到處都是散落的大報恩寺遺留的石構件,記者看到現在不少居民家中確實還能看見,有的用來做門檻,有的用來做門枕,其中記者在一民居的墻角處看見一塊保存尚好的大型石構件,直徑有70厘米。在小巷里也能看到一些石礎和石基等構件。
大報恩寺是南朝480寺起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是南朝寺廟的發祥地。幾代都住在中華門的一位高級工藝美術師劉先生說,“我對南京老城南地區情有獨鐘,經常來大報恩寺遺址轉,中華門外的秦淮河貫穿南京東西,從孫吳以來這里就是居民密集、商業繁榮之地。” 劉先生介紹說,金陵大報恩寺的歷史應當從孫吳開始,原址曾是建于240年吳赤烏三年的長干寺及阿育王塔,該寺歷經東晉、南朝、隋唐。南唐時期,寺廟一度被淪為軍營廬舍。北宋時再度復興,得唐三藏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在長干寺建塔瘞藏。1017年,長干寺改稱天禧寺,寺塔易名“圣感”。1288年,改天禧寺為“元興慈恩旌忠教寺”,明初復稱天禧寺。從孫吳建都開始,該寺伴隨南京走過了1000多年的歲月。
奪得皇位朱棣重修大報恩寺
1412年,已經奪過侄子皇位十年的朱棣下令重建大報恩寺,同時要求造九級五色琉璃塔,就是大報恩寺塔。大報恩寺工程動用軍夫、工匠達10萬人,僅建塔一項費用,耗銀就達248.548萬兩,連同鄭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萬兩也貼補進去。朱棣要求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寺內建有殿閣20多座,畫廊118處,經房38間。 朱棣下令建造了聞名中外的琉璃巨塔,塔為九層八面,高達78.2米,遠在數十里外長江上也可望見。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每天耗油64斤,金碧輝煌,晝夜通明。 塔身白瓷貼面,拱門琉璃門券。門框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剎頂鑲嵌金銀珠寶。角梁下懸掛風鈴152只,日夜作響,聲聞數里。
大報恩寺究竟是怎樣被毀的
“有人說,是曾國藩炸掉的。也有說是太平天國時,韋昌輝大戰石達開,炸掉了大報恩寺塔。”劉先生說,民間說法不一。記者查閱史料中發現,這座琉璃巨塔自建成起就命運坎坷,幾經劫難。最初在1566年2月18日,大雨加雷火將寺內一百多間殿閣燒為灰燼。1661年、1700年都曾分別加以重新修建。 1842年8月29日,《南京條約》簽訂,大報恩寺塔遭遇英軍瘋狂地掠奪,大報恩寺塔再也沒有了往昔金碧輝煌的風采。這座矗立南京城長達400多年的巨塔到底是怎樣被毀的,史學界也有爭議。一種說法是毀于1854年,太平軍戰清兵,“用火藥轟之,復挖空塔座下基地,數日塔倒,寺遭焚毀”;還有一種說法與民間一致,1856年,天京之變,北王韋昌輝下令將巨塔摧毀。
目前,為復建大報恩寺塔,考古專家正在勘探塔的確切位置,巨塔究竟在哪里如今還是個謎。
 |
左碑石龜被夾在民居中
地下挖掘出的塔基構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