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秋季藝術品聯拍:打造陜西拍賣品牌
2007秋季藝術品聯拍:打造陜西拍賣品牌
2007秋季藝術品聯拍:打造陜西拍賣品牌
本次聯合拍賣會的拍品種類及上拍途徑非常多樣,古董文物類中有海外回流的戰國時期的蟠虺紋提鏈壺、蟠螭紋鼎等珍貴文物,有清代象牙鏤空雕葫蘆香囊等精美古玩,其中戰國時期的蟠虺紋提鏈壺,是當時盛酒用的壺,是戰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之一,造型精巧,鑄造時的工藝復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是中國青銅器藝術寶庫中的一件瑰寶。還有明代的一尊銅漆金悉達多太子苦行坐像,此尊坐像是釋迦牟尼成佛前苦行的造型,將釋迦牟尼心身不動,苦行修道的性格特點塑造的淋漓盡致,形象刻畫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國畫作品中既有劉海粟、傅抱石、齊白石等國畫大師的發表作品,也有趙望云、石魯、何海霞、方濟眾、王子武等老一代著名畫家的精品,還有劉文西、陳國勇、江文湛、崔振寬等當代名人佳作。其中“長安畫派”奠基人趙望云的《冬林行旅》和何海霞先生于1984年76歲時的佳作《飛越秦嶺》,在其個人的藝術創作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據統計,本次聯合拍賣上拍拍品,大多是國內著名藝術名家的精品之作。
從整個拍賣過程來看,此次陜西省秋季聯拍所呈現的特點與近期國內眾多拍賣會大致相同——歷代書畫名家的傳世墨寶依然是拍賣市場的“寵兒”,但同時現當代藝術的市場價值也漸漸得到了認可,特別是油畫作品更為突出。
2005年在第八屆西湖藝術博覽會上,拍賣當天成交額最高的國畫作品是傅抱石的《人物》,價格為110萬元,而在此次陜西秋季文化藝術品聯拍上,傅抱石先生與劉海粟、惲南田兩位大師的作品,在此次拍賣會上拍成價也達到上百萬,成為國畫作品中的翹楚,這也顯示了陜西在藝術品拍賣市場存在的巨大潛力。與國內其他拍賣會一樣,油畫作品在此次拍賣會上也顯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周正先生的《希望在你們身上》和武永年先生的《信天游》,作品創作于60年代,是難得的藝術珍品。《希望在你們身上》畫幅不大,畫面一改戰斗化背景和圖式,毛主席和一群戴紅領巾的孩子們在一起,表現領袖在現實生活中溫情的一面,有很強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信天游》是武永年先生的代表作,曾在《美術》等國家級刊物發表。諶北新先生曾評價說,這幅畫是我國所有畫陜北的同類作品中,最能抓住時代與地方風情特色的代表作品。
質量是生命 “打假”成關鍵
據業內人士介紹,要舉辦一場成功的藝術品拍賣會,拍賣企業首先要征集拍品,接著是鑒定拍品的真偽,分析拍賣的藝術價值等,然后編寫拍賣的目錄,發布有關拍賣藝術品介紹的消息及公告,最后進行拍賣,這就是舉辦一場藝術品拍賣會的整個過程。這其中最被各方關注的重點環節,也是整個藝術品拍賣活動能夠順利、成功舉辦的基礎環節就是:對于上拍拍品真偽的鑒定。關于藝術品拍賣的“造假”,業界流傳著“三假”之說,具體就是“賣假”、“假拍”和“假鑒定”。
“賣假”是整個拍賣行業“打假”的第一道關,問題難在文物藝術品特別是流傳下來的國畫作品的真偽是現實存在的,也是歷史問題。拍賣作為一種流通手段,拍賣公司其實只充當了一個“中介”的角色,雖然它提供的是服務,不承擔物權的轉移問題,但同時作為具有文物藝術品拍賣資質的公司,提高公司的鑒定水平,把好拍品真偽關,是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也是公司生存、發展的根本。陜西國衡拍賣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此次聯拍為了盡可能的保證上拍作品的真實性和質量,除個別之外,大多數來自畫家本人,據了解其他幾家承辦單位推出的當代書畫名家的作品,絕大部分來自書畫家本人或者經本人鑒定,保證了本次聯合拍賣會拍品的質量,提高本次拍賣會水準。
對于“假拍”,有業內人士承認確實是當前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中出現的“頑疾”,正如有的媒體所說,假拍創造的“天價”,更是不折不扣的“天假”,這么多年沒有根除。但專家告訴記者,綜合來看,這些假拍的“天價”紀錄,基本都是一些小型拍賣公司或是極個別的大公司制造的,并不能夠代表、影響整個藝術品拍賣行業的健康發展。
而對于“假鑒定”的問題,經過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歷練,經過新聞媒體批評監督,近半年來已經從“紅火”走向強弩之末。個別人打著“老專家”旗號欺世盜名、騙取錢財、鑒定證書滿天飛的現象已大為減少,今后隨著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深入發展,鑒定也會逐步得到規范。
陜西拍賣行業協會會長王社安向記者介紹說,由于各級領導的密切關注,以及本次秋季聯拍各參拍單位的努力,大家將質量視為拍賣會能否成功的生命和關鍵所在。那么如何在具體措施上“防假”、“打假”呢?王社安表示,本次拍賣會前兩天的預展,就是把所有的作品“放在陽光下”,讓普通大眾都來品評,另外參拍企業和拍賣協會也會組織各自的專家進行層層把關,他告訴記者,為了盡量杜絕假作品,各參展單位都盡可能與畫作本人或親屬取得直接聯系,如果沒有本人或親屬鑒定,則最好能夠出示作品的出處或來源。
迎接新高潮 打造陜西品牌
中國真正的“本土”藝術品拍賣行業成型于上世紀90年代初,也是國內藝術品拍賣的第一次高潮;2003年“非典”過后,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迎來了第二個高潮。根據此前的發展軌跡,有專家將其市場發展的規律總結為“三五年一盤整,十年新一輪”,因此也有業內人士斷言:到2008年春節前后,將出現藝術品投資的“第三次高潮”。
不論專家如何預測,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確實已經逐漸形成并完善和壯大起來。有資料顯示,僅就2005年春拍而言,北京、上海、香港以及天津、南京、杭州、廣州七地24家主要拍賣行,共推出中國書畫作品19062件,總成交額為32.98億元。雖然推出的書畫作品少于2004年的秋拍,但總成交額卻高出50%以上,而這些數字到2005年秋拍又多被刷新。到2007年,這些當時轟動一時的數字又被更多的“天價”和“最高”淹沒其中。
據了解,北京市自1992年舉辦第一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以后,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很快,目前已有藝術品拍賣公司30余家。但是,規模較大又比較正規的有北京翰海、中國嘉德、北京榮寶、中商盛佳四家公司,他們是國家文物局批準的文物拍賣實行直管專營試點公司,經過幾年的拍賣活動,他們的拍賣規則、操作程序、拍品價位等,都已經與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接軌。2007年1月13日——14日,著名的西泠印社在杭州推出2006年秋拍,同時也是狗年國內最后一場大型藝術品拍賣會。雖然兩天1.72億元的成交金額在西泠印社四屆拍賣成績中排名墊底,但這一成績在2006年的南方藝術品市場仍然是最高的,而其平均86%的總成交率,則創下了國內秋拍的最好成績。
與上面列舉的城市比較,西安的藝術品拍賣還處在一個比較落后的局面。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陜西拍賣行業協會會長王社安分析說,陜西文化藝術品拍賣落后于國內很多地方,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從經濟的角度講,藝術品特別是文化藝術品,因為不是人們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像陜西這樣經濟還不是非常發達的地區,這些消費品的市場很難在一定的時間內擴大;二是在陜西還缺乏一兩個實力強、運作熟練的文化藝術品拍賣的“品牌”企業,而培養這樣的企業,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資,還得有政府有關部門的批文等先決條件;三是陜西對文化藝術品市場的管理,特別是對一些民營的中小型畫廊還不夠完善;四是媒體對文化藝術品拍賣這一行業的宣傳一直沒有得到重視。
最后,在談到舉辦此次秋季聯拍的目標時王社安說,舉辦此次秋季文化藝術品聯拍一方面是為了繁榮發展陜西文化藝術品市場,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樣的展覽,精心打造屬于陜西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品牌,把陜西的拍賣品牌打向全國,進而在陜西形成大的文化藝術品拍賣交易市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