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5000年文明史 南博18件"鎮院之寶"集體亮相
橫跨5000年文明史 南博18件"鎮院之寶"集體亮相
橫跨5000年文明史 南博18件"鎮院之寶"集體亮相
南京博物院院藏文物40余萬件,這些藏品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瓷器、書畫、織繡、竹木牙雕、民俗和當代藝術品等,有國家一級文物1062件,數量居全國前列。這中間哪些最具代表性?建院70多年來,一直沒進行公開評選。昨日,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之謎終于水落石出,18件獨一無二的珍寶終于集體亮相,記者探訪了“鎮院之寶”布展現場。
18件國寶橫跨5000年歷史
在南京博物院辦公室劉文濤副主任的指引下,18件國寶的名錄逐漸向記者揭開了神秘面紗。
“我們首先從院藏文物中選出近百件有代表性的,組織專家進行了多輪研討,結果代表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類型、各個地域的42件(組)藏品成為‘鎮院之寶’的入圍藏品。”劉主任介紹,在入圍藏品公布后,通過群眾和專家評選從中初選20件作為“鎮院之寶”的候選藏品。最后南博組織專家和各界人士研討,從中選出了18件“鎮院之寶”。
“橫跨從遠古到近代的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件件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品。”劉主任表示。南京博物院將于下周展出這18件鎮院之寶。
銀縷玉衣“玉腳”滑落虛驚一場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南博新館大廳,這個有960平方米的展廳是為此次鎮院之寶展特別準備的,是新館中最好的展廳。
在20件候選甄選之寶中,銀縷玉衣一直受到讀者的鐘愛,得票較高。巧合的是布展時,玉衣是第一個被請出的珍寶。記者在保安引導下被放行進入展廳,走過一段通道,來到已隔成區域的一間展室。遠處聽見推車的聲音,兩輛手推車載著兩個灰色大箱子出現,只見箱子上印著一張手掌大的標貼,是銀縷玉衣照片。保管部的人員說,“請你們耐心再等20分鐘,玉衣托架還沒送來。”20分鐘后,兩名保管員拿來了透明有機玻璃托架。6名保安圍出警戒線,4名展覽布展人員打開箱子,內飾紅絲戎的箱內,揭開包裹的細白布,大家盯著看,然而卻看不見玉衣,再打開一層白紙,分散包裝的玉衣在燈光照射下閃著光彩。
據一位布展人員介紹,箱子內的這件玉衣是真的,幾乎沒有在國內露過幾次相。4名布展人員小心地把一件件玉衣部件擺放上展臺,保安提醒大家,讓出一米線,千萬不要碰撞展臺。這時候大家全都屏住呼吸,靜候著組裝成型。當組裝到玉腳時,忽然有人尖叫一聲,打破了平靜。“咣哴”一聲,剛剛裝上去的一只玉腳掉了下來,“哇”,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記者看到掉下的玉腳里面是用鋁條扣件固定的,可能是沒有扣好掉了下來。布展人員立即上前護住,幸好沒掉在地上。“沒有損壞,布展繼續進行。”一位負責人說,并派兩名人員專門看護玉腳。
18件“鎮院之寶”名錄
金獸:迄今我國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屬鑄和錘擊工藝的完美結合。
錯金銀重絡銅壺:挾戰國群雄爭霸之風云,集中國古代范鑄工藝之大成的青銅重器。
廣陵王璽金印:全國考古發現唯一一枚漢朝劉姓王鑫印,歷史和藝術價值極高。
金蟬玉葉:構思巧妙、制作精美、妙趣橫生的閨房至寶。
銀縷玉衣:第一件經考古發掘、科學復原且品相完好的漢代銀縷玉衣。
透雕人獸鳥玉飾件:出土時代最早的人鳥獸圖案透雕精品,良渚先民通天神、顯權威的神秘象征物。
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良渚文化琢玉工藝精妙絕倫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標志物。
錯銀銅牛燈:最早的環保燈,煙灰通入牛身的水中,環保意識和設計領先西方1000多年。
釉里紅歲寒三友梅瓶:全國現存唯一一只保存完好的帶蓋明洪武釉里紅梅瓶。
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構思奇特,工藝精湛,代表了漢代制硯工藝的最高成就。
竹林七賢磚畫:考古發現最早且完好的大型人物畫像磚實物,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青瓷神獸尊:意態奇異、形神俱佳的西晉青瓷工藝杰作,我國最早有銘款的瓷器之一。
金觀音菩薩立像:由乾隆督造,各族藝匠合力制作,代表了清代宮廷造像工藝最高水平。
鎏金喇嘛塔一組:明代佛教工藝絕品,國內出土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
坤輿萬國全圖:現在最早的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開創了中國繪制世界地圖的模式。
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明代宣德御窯瓷器的巔峰之作。
徐渭《雜花圖卷》:中國古代寫意花鳥畫集大成者的精絕之作。
沈壽繡品《耶穌像》:近代刺鄉大師沈壽“仿真繡”代表作品,在刺繡藝術史上有劃時代意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