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藝術界的萬眾矚目之下,第一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終于在2007年11月8日正式開幕!參展畫廊來自全球,包括亞洲、歐洲、美國等各家專攻亞洲當代藝術的精英,中國廣場藝術空間(China Square)亦在此群英會之際,精選推出八位各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作品參展--向京、廣慈、李天元、陳家剛、張衛、沈忱、吳達新以及張春暘;其中向京2002年的作品"BANG!"更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針對此次藝術博覽會的評論專文中,躍居群雄之首在文中被大篇幅地報導介紹。
肯‧強森(Ken Johnson)將這件作品的意象,連結到過去越戰期間,由艾迪‧亞當斯(Eddie Adams)于1968年所揭露,一張越南國家警察槍決越共囚犯的駭人照片。他更將中國廣場所推出的這件向京作品,推舉為最能夠代表此次首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精神的作品,因為在狀似嘻鬧和時髦搶眼裝扮的外表下,兩者皆開啟引發了西方觀者深沉思考的另類觀看角度。
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偌大的展場位于哈德遜東側的92號碼頭,共有七十二個來自紐約、倫敦、柏林、北京、上海、東京、首爾、臺北等展出單位。11月8日晚的VIP預展中,中國廣場展位當晚嘉賓云集,深獲紐約當地藏家、藝術評論家以及媒體的好評與青睞。廣慈的不銹鋼雕塑"New Mao",六件高聳的毛主席塑像,在大會入口處兩側一字排開,歡迎所有到場來賓;毛主席的形象在當代中國藝術中被廣泛采用,廣慈的這件作品也榮登紐約時報藝文版,被評為博覽會中眾多以毛主席為題材的創作中最突出的一件。該件作品也廣受其他媒體;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及Art Info雜志的報道。
冬日冷風中一片熱鬧滾滾的首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在11月12日落幕,中國廣場藝術空間以及旗下參展藝術家們在市場與媒體肯定下,將繼續致力推動策劃嶄新的作品與展覽。
紐約第一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中國廣場獲得紐約時報好評
紐約第一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中國廣場獲得紐約時報好評
紐約第一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中國廣場獲得紐約時報好評
在紐約藝術界的萬眾矚目之下,第一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終于在2007年11月8日正式開幕!參展畫廊來自全球,包括亞洲、歐洲、美國等各家專攻亞洲當代藝術的精英,中國廣場藝術空間(China Square)亦在此群英會之際,精選推出八位各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作品參展--向京、廣慈、李天元、陳家剛、張衛、沈忱、吳達新以及張春暘;其中向京2002年的作品"BANG!"更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針對此次藝術博覽會的評論專文中,躍居群雄之首在文中被大篇幅地報導介紹。
肯‧強森(Ken Johnson)將這件作品的意象,連結到過去越戰期間,由艾迪‧亞當斯(Eddie Adams)于1968年所揭露,一張越南國家警察槍決越共囚犯的駭人照片。他更將中國廣場所推出的這件向京作品,推舉為最能夠代表此次首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精神的作品,因為在狀似嘻鬧和時髦搶眼裝扮的外表下,兩者皆開啟引發了西方觀者深沉思考的另類觀看角度。
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偌大的展場位于哈德遜東側的92號碼頭,共有七十二個來自紐約、倫敦、柏林、北京、上海、東京、首爾、臺北等展出單位。11月8日晚的VIP預展中,中國廣場展位當晚嘉賓云集,深獲紐約當地藏家、藝術評論家以及媒體的好評與青睞。廣慈的不銹鋼雕塑"New Mao",六件高聳的毛主席塑像,在大會入口處兩側一字排開,歡迎所有到場來賓;毛主席的形象在當代中國藝術中被廣泛采用,廣慈的這件作品也榮登紐約時報藝文版,被評為博覽會中眾多以毛主席為題材的創作中最突出的一件。該件作品也廣受其他媒體;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及Art Info雜志的報道。
冬日冷風中一片熱鬧滾滾的首屆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即將在11月12日落幕,中國廣場藝術空間以及旗下參展藝術家們在市場與媒體肯定下,將繼續致力推動策劃嶄新的作品與展覽。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