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拍行秋拍主推古代書畫作品
兩大拍行秋拍主推古代書畫作品
兩大拍行秋拍主推古代書畫作品
兩大拍行秋拍主推古代書畫作品 重現故宮遺珍
12月1日至3日,北京兩大拍賣行中貿圣佳和匡時拍賣將同時舉行2007年秋拍。此次兩家拍賣行均在古代書畫板塊著了大筆墨,都有眾多精品推出,而《石渠寶笈》上著錄的作品也有多幅上拍,頗具看頭。
中貿圣佳重現故宮遺珍
“中國古代書畫”一直是中貿圣佳的強項,此次專場也將推出不少精品。其中一幅《石渠
寶笈》著錄作品——錢維城的《花卉冊》是此次拍賣的最大亮點。錢維城字宗磐,一字幼庵,號稼軒,又號茶山,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錢維城曾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深受乾隆皇帝器重,他的很多作品也因此收錄于《石渠寶笈》。此《花卉冊》由乾隆帝親自為其題詩,并被收錄于《石渠寶笈》,后被溥儀偷出故宮,流落于民間,著錄于《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此次這件珍貴的作品重現于市場,已引起了廣大收藏家的重視。
而吳彬的《羅漢圖》手卷也是此次拍賣的重頭戲。吳彬字文中,自稱枝菴發僧,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明萬歷年間,歷工部主事。吳彬工于人物、佛像,兼能山水,筆法嚴謹,風格新奇,自成一家,明神宗稱賞之,御府有藏,外傳甚少,現今僅故宮博物院、山東省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等幾家博物館有收藏。因此,吳彬此件《羅漢圖》手卷更顯珍貴。
另有一幅王原祁的《南山圖》立軸也是難得的佳作。王原祁為清朝初期“四王”中重要成員,曾奉康熙諭旨編纂《佩文齋書畫譜》,官戶部侍郎,故亦稱“王司農”,他的畫“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技法上先筆后墨,連皴帶染,干筆積墨,反復皴擦,有“筆端金剛杵”之稱。他的這幅《南山圖》立軸,是其代表作中的精品,十分珍貴。
匡時推出罕見“梅景書屋鎮寶”
這次匡時秋拍的古代繪畫也為藏家準備了不少驚喜。眾拍品中最搶眼的便是一批吳湖帆梅影書屋舊藏或經手的珍貴古畫。吳湖帆先生嫡孫吳亦深先生在去年著文稱:“在眾多與‘梅景書屋’有關的梅花之中,最廣為眾所周知者,即宋景定刻《梅花喜神譜》與《宋湯叔雅梅花雙鵲圖》兩件,此亦為‘梅景書屋’之來源?!?
此次這幅《宋湯叔雅梅花雙鵲圖》就將現身匡時秋拍。此圖原為清宮舊藏,光緒己丑年慈禧太后連同自己的臨本一幅賜潘祖蔭,這段故事在《吳湖帆日記》中也有述及。這件吳湖帆在封套上自題“梅景書屋鎮寶”的古代名跡上一次與公眾見面是193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而第二次公開露面,就將是匡時2007秋季拍賣會,前后歷經整整70年。作為承載著“梅景書屋”由來的作品,其重要性和收藏價值自不待言。
而經徐頌閣收藏的“吳惲”也是本次匡時拍賣的重中之重。前者為吳歷《炎風伏雨圖》手卷,作品以高士奇夢中得句“伏雨炎風正夏闌”為題描繪了夏日伏雨綿綿,氣象萬千的景象,氣韻生動,清雅空靈,是吳漁山難得一見的精品。而卷后高士奇為首的數位清宮重臣吟詩唱和,更為此卷增添了分量。后者是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十開,工麗細致又超凡脫俗,山水、花卉、游魚皆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吳湖帆的題跋寫道,其曾在1935年從當時的藏者陳寶琛處借去此冊臨摹。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吳湖帆夫婦對這件作品的重視。
此外,此次匡時拍賣也推出了兩幅《石渠寶笈》著錄過的明代繪畫。其中一幅文征明次子文嘉所作《草閣延賓圖》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此畫筆墨疏簡秀潤,意境清遠,其畫法繼承家法又兼學倪王,傳世真跡頗為難得。另一幅《採芝圖》則是出自明代浙派后期重要畫家鄭文林的手筆。鄭文林畫風恣肆放逸,為“江夏派”之代表,其作品也傳世稀少。此幅《採芝圖》經《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無論筆法還是意境都超過了現存各博物館的鄭文林作品,其珍貴程度非同一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