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媒體中一直爭議的“華南虎照片事件”,再次使大家對老虎這種大型貓科動物產生了格外的關注。 其實,中國人對老虎一直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老虎寓意著威武與尊貴。作為一種象征,老虎在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中也是很常見的題材,許多收藏家對虎畫的題材也情有獨鐘。但是要把老虎畫好,也是很難的。而對于虎畫的欣賞,也絕非僅是“像不像”那么簡單。天津有位畫虎的名家王筌力先生,潛心畫虎幾十年,從畫家的角度,談起虎畫來,也是對藏家頗有啟發(fā)。王筌力講,其實古人畫虎的條件不比今人,我們現在不但可以去動物園,還可以通過照片、電視來研究老虎,更有條件可以進入自然保護區(qū),坐在汽車里近距離觀察老虎在野外環(huán)境中的體態(tài)與神貌。從美術史來看,也是在人與虎的距離拉近了之后,畫家們畫的老虎才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比如講,近代大家張大千的弟弟張善子,就是在家里養(yǎng)了老虎的“虎癡”,所以他畫的虎,自然有神采。津派的代表畫家劉奎齡,也是因為經常泡在動物園里寫生,畫出的老虎更是毛發(fā)畢現,呼之欲出。 王筌力自己也是沉迷于對真虎的寫生,才讓自己的虎畫享譽于業(yè)界。他畫老虎,可不是一揮而就,從起稿到完成,要歷時一兩個月,從整體神態(tài)的把握到每一叢毛發(fā)的刻畫,都做到“盡精微,致廣大”,“以東北虎為例,即使是它尾巴上的斑紋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講,公虎是11道斑紋,母虎是12道斑紋。”老虎的每一處細微特征,都在王筌力的胸中,所以他畫的虎,形神若天成,凜凜然而有靜氣。也正是因為這種在創(chuàng)作中的嚴謹與繪制過程的漫長,使得許多藏家都關注王筌力的虎畫,卻又一畫難求。 在虎畫中,尤以工筆虎畫為最難,不但要把虎的神態(tài)與動作把握好,更重要的是要精心繪制那些斑紋毛發(fā),一絲一縷,馬虎不得。而津派畫家,最講究的就是功力,終日里伏在案頭,是容不得浮躁的。 王筌力認為,無論是畫家畫虎,還是收藏家藏虎,其實最后都是一個走近老虎,并最終“伏虎”的過程。因為在這種神奇的動物身上,吸引人的不單是美麗的花紋與倨傲的神態(tài),也不單是它的“鎮(zhèn)宅”效果,而是我們從老虎的身上,在找尋著人的尊嚴,膽識與勇氣。國畫的表現,自然也是中國式的氣派。 所謂王者之風,最終我們仰視的,還是自己人生的底氣。 談起虎畫創(chuàng)作,王筌力有獨特的發(fā)言權。 好畫自然珍貴。圖為王筌力的作品《戲雪》,將于11月25日在北京華銘秋拍參拍,估價為8萬至12萬元。 王筌力的虎畫作品,細膩寫實,同時又充滿著傳統(tǒng)繪畫的魅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