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秋拍首場遭遇寒流
蘇富比秋拍首場遭遇寒流
蘇富比秋拍首場遭遇寒流
凡高《麥田》無人問津 蘇富比秋拍首場遭遇寒流
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兩大拍賣巨頭在紐約秋拍場上的較量第一回合結果懸殊。6日晚率先登場的佳士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拍賣會旗開得勝,總成交額近4 億美元,其中法國野獸派大師亨利.馬蒂斯的《侍女圖——藍色和諧》更是拍出3364 萬美元,不僅是當晚的最高價,也創下馬蒂斯作品個人拍賣最高紀錄。7日晚的蘇富比秋拍相比遜色許多,過高的估價和太常見的作品,導致整場拍賣人氣低迷,最后畢加索的二流油畫、凡高和米羅的作品都以流拍收場,令收藏家和業內人士大跌眼鏡。
低價作品人氣旺
當晚的拍賣開場還算氣氛活躍,來自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埃貢.希勒的一組畫作吸引了大家的興趣,其中一幅創作于1917年的《穿花格襯衫的自畫像》是最出色的,估價在450萬美元-650萬美元,被曼哈頓的藝術商弗蘭克.吉羅以1130萬美元拿下。另一件希勒繪于1910年的雙面人物肖像水彩畫被一位倫敦藝術商以340萬美元拍得,原先的估價是180萬美元-250萬美元。如今,希勒的作品越來越受歡迎,而且這些畫作的確很有藝術價值,筆觸清新飽滿,何況它們已有50年未在藝術市場露面了。
整場拍賣最受歡迎的作品是畢加索的青銅雕塑《朵拉.馬哈》,這件高度為31.5英寸的作品雕刻的是畢加索的情人朵拉.馬哈,估價為2000萬美元,吸引了4位競標者出價,最后曼哈頓的藝術商弗蘭克.吉羅以2910萬美元勝出,創下了畢加索雕塑作品的最高拍價。不過畢加索的多幅油畫作品流拍。
另一位受追捧的作品是印象派畫家雷諾阿創作于1873年的《花園中的女人》,估價為800萬-1200萬美元,自從1993年首次拍賣以來,短短十多年,已是第四次上拍臺。當晚有5位買家踴躍競拍,最后一位電話買家以1220萬美元勝出。
大師畫作賣不動
除了這些短暫歡快的場面,7日晚蘇富比大部分拍品都遭遇“寒流”,連最低估價都未達到,拍場充滿謹慎小心的氣氛。大家熱切期望看到能像周二佳士得那樣買家持續競拍、一路飆漲的火爆場面不見了,拍品基本都在只有一位競投者出價的冷清場面中尷尬成交,就連預估價最貴的油畫、保羅.高更的《早晨》也僅吸引一位買家喊價3500萬美元(加上傭金以3920萬美元成交),這一價格都不到估價的最低值,原先拍賣行看好它的成交價為4000萬美元-6000萬美元。
將高更的《早晨》捧回家的是香港地產巨富劉鑾雄,一年前他曾以1730萬美元在佳士得成功拍得已故“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的《毛澤東》絲印肖像畫,創下沃霍爾作品的最高紀錄。高更的這幅作品描繪了大溪地島的風光人情,1945年被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女老板瓊.惠特尼.佩森和丈夫查理斯購得,如今他們的女兒將其出手。
另一件被蘇富比寄予厚望的作品是凡高的《麥田》,是畫家創作的法國郊外小鎮奧維田園風光系列中的一幅,完成于1890年7月10日,19天后,凡高開槍自殺。為了爭取到這件作品,蘇富比甚至向賣家許諾,無論最后成交結果如何,都將支付給對方一筆保證金,遺憾的是,《麥田》成為蘇富比損失最為慘重的犧牲品。當《麥田》出現在大屏幕上時,臺下如潮的觀眾陷入一片沉寂,沒有一個人舉牌,最后出價停在2500萬美元無人響應后,拍賣師托比亞斯.梅爾宣布《麥田》流拍,此先拍賣行給出的預估價在2800萬-3500萬美元之間。
買家抱怨價格貴
此次蘇富比推出了76件拍品,最終20件流拍,總成交額為2.697億美元,遠低于早先預估的3.556億美元。而前一晚佳士得的拍品更勝一籌,市場反響很不錯,91件拍品中,17件流拍,共拍得3.949億美元,符合原先預估的3.486億美元-4.874億美元成交額。蘇富比印象派和現代藝術部負責人大衛.諾曼不得不承認,為期兩周的佳士得和蘇富比秋拍剛進入第二晚,就問題多多。
不過,無論諾曼還是觀眾席上的藝術商或藏家,都不認為藝術品拍賣市場就此遭遇轉折。一位曼哈頓的藝術商安德魯.費伯利肯說:“所有沒拍出去的作品都因為價格高得離譜,這不是藝術品市場開始降溫的分水嶺。只要定價太過高昂,東西又不是最經典,就會發生這樣的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