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生,開封市人,1955年生,大風堂再傳弟子,別署嘯風堂主。現為大風堂亞洲書畫藝術研究會中國分會會長,北京金澤軒、上海九德國際畫廊簽約畫家。其自幼喜愛繪畫,1974年投在張善孖、張大千入室弟子李寶鐸先生門下,專攻畫虎。1995年河南省美協、省花鳥畫研究會、省中國畫研究院、省書畫院聯合為其在鄭州舉辦“張近生百虎畫展”;2002年受邀參加“全國書畫名家天津行”藝術交流活動;2003年,《張近生畫虎》畫集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赴臺灣藝術交流并舉辦“張近生書畫新作”展。
丁亥年金秋滬上,有一件讓上海人津津樂道、讓開封人引以自豪的事情,那就是開封畫家張近生先生(張大千再傳弟子)書畫展在上海成功舉行。一向挑剔排外的上海書畫界,這一次不僅敞開胸懷接納了來自古城開封的張近生的“老虎”,還對所展之虎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位博古通今、威文兼備的中原開封之“虎”,讓上海書畫界開了一次眼界。
畫展10月19日到11月19日在林顧大廈舉行,由河南美術家協會、河南國畫家協會、大風堂亞洲書畫藝術研究會主辦,上海美協、書協等單位參與。畫展開幕那天,賓客云集,高朋滿座,百余個鮮花扎成的大花籃立滿了通往大廳的50米長廊。簽到板上,一個個顯赫的名字映入眼簾:張心慶、葉雄、董芷林、張進先、汪毅……滿滿的,大概有300多個。張心慶是張大千最小的女兒,自稱是“張十一心慶”。她年逾八旬卻童顏煥發,站在“虎”前,心慶女士激動地說自己“仿佛又站在了父親的畫前”。特別是看到張近生的書法,心慶異常興奮。她說:“父親弟子遍布40多個國家,然書‘大千體’者極少。近生的大千體酷似父親,近生是父親眾弟子中的杰出者。”張家自有后來人,心慶欣然命筆寫下“大千遺風”,聊表激動,并代父感謝后生。大千家還來了孫子張進先、孫女張海寧夫婦及孫媳牛杰(均為畫家)。大千之子張心玉“老病重發無緣親臨仰觀”,特發賀電一封;張海寧女士還為畫展獻上一幅珍藏多年的大千之子張心智遺作工筆仕女圖,以表慶賀。中國研究張大千的學術權威汪毅先生為畫展題詞:“潑墨寫意壯虎魂,昂揚自我承師門;渡海情系梅丘厝,大風堂下第一人。”臺灣大風堂游三輝、北京大風堂王明科等,都親筆作詩來賀。開幕式上,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各路名家、愛虎的將軍(相守榮)、政界大大小小官員站了長長一排,把畫展的主角張近生擠到了最旁邊的一個位置。新聞媒體也十八般武藝全上,爭先恐后地來報道此事。
參觀者絡繹不絕,頻頻喝彩。一些名家如吳學才、杭英、何殿華、鄭辛遙、劉子楓等,來時僅想出于禮節捧捧人場,可他們一看震驚了:張近生畫虎的功力、境界真是非同一般。上海資深書畫評論家屠際春說:“最欣賞張近生的寫意虎,寥寥幾筆勾勒出虎的形、神,甚至心理、思想。這種用減法作畫的方法是需要真功夫的,沒有多年的積累、領悟,很難畫到這個境界。”張近生的畫作,既有深厚的傳統遺韻,又有極強的時代特色,最有特點的是賦虎于人的所有情感。上海畫家杭英在《激流勇進》前看得入神,問他感想,他說:“此大寫意,筆墨酣暢、淋漓,有虛有實,虛虛實實。虎之神躍然紙上。觀止,觀止!”幾位衣著時尚的女士站在《四海為家》前愛不移步。畫面上那只遠離家鄉的小虎和留守父母間的那種牽掛之情深深地打動著她們。有一位阿姨站在那只笑瞇瞇的虎前會心地笑著,她拉過張近生說:“多么吉祥,多么和諧啊。這幅畫我能收藏嗎?”有3位印度朋友一直在聚精會神地欣賞著。在《踏雪覓知音》畫前,記者上前采訪,他們用英語答到:“張近生先生的虎畫真了不起,中國的畫家真偉大!”是的,“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笑者,回眸時看小於菟(wū tú古時楚人對虎之稱)”。在張近生筆下,威猛之虎、慈愛之虎、逗趣之虎、哀怨之虎、臥虎、奔虎、笑虎、醉虎,虎虎生風,他把自己對社會的思考和判斷,對人生的理解和處置,都融匯進了筆墨丹青之中。《笑人間可笑之人》、《何必眉眼來傳情》、《冷眼靜觀群犬爭》、《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一幅幅通過獸中之王表現出來的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之真情,怎能不懾人心魄,所以,近生之虎征服了上海畫界。據統計,共有20余家報紙、電臺、電視、網站報道了“張近生書畫上海展”的消息、評論。
談起此次上海畫展,畫家張近生深有感觸,他沒想到古城開封走出的畫能在大上海一炮打響。他感謝家鄉深厚的文化滋養了自己,烘托了自己;他還感謝為此次畫展投入精力、財力的自己的弟子焦勝程先生。
滬上傳來虎嘯聲 ——記“張近生書畫上海展”
滬上傳來虎嘯聲 ——記“張近生書畫上海展”
滬上傳來虎嘯聲 ——記“張近生書畫上海展”
張近生,開封市人,1955年生,大風堂再傳弟子,別署嘯風堂主。現為大風堂亞洲書畫藝術研究會中國分會會長,北京金澤軒、上海九德國際畫廊簽約畫家。其自幼喜愛繪畫,1974年投在張善孖、張大千入室弟子李寶鐸先生門下,專攻畫虎。1995年河南省美協、省花鳥畫研究會、省中國畫研究院、省書畫院聯合為其在鄭州舉辦“張近生百虎畫展”;2002年受邀參加“全國書畫名家天津行”藝術交流活動;2003年,《張近生畫虎》畫集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赴臺灣藝術交流并舉辦“張近生書畫新作”展。
丁亥年金秋滬上,有一件讓上海人津津樂道、讓開封人引以自豪的事情,那就是開封畫家張近生先生(張大千再傳弟子)書畫展在上海成功舉行。一向挑剔排外的上海書畫界,這一次不僅敞開胸懷接納了來自古城開封的張近生的“老虎”,還對所展之虎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位博古通今、威文兼備的中原開封之“虎”,讓上海書畫界開了一次眼界。
畫展10月19日到11月19日在林顧大廈舉行,由河南美術家協會、河南國畫家協會、大風堂亞洲書畫藝術研究會主辦,上海美協、書協等單位參與。畫展開幕那天,賓客云集,高朋滿座,百余個鮮花扎成的大花籃立滿了通往大廳的50米長廊。簽到板上,一個個顯赫的名字映入眼簾:張心慶、葉雄、董芷林、張進先、汪毅……滿滿的,大概有300多個。張心慶是張大千最小的女兒,自稱是“張十一心慶”。她年逾八旬卻童顏煥發,站在“虎”前,心慶女士激動地說自己“仿佛又站在了父親的畫前”。特別是看到張近生的書法,心慶異常興奮。她說:“父親弟子遍布40多個國家,然書‘大千體’者極少。近生的大千體酷似父親,近生是父親眾弟子中的杰出者。”張家自有后來人,心慶欣然命筆寫下“大千遺風”,聊表激動,并代父感謝后生。大千家還來了孫子張進先、孫女張海寧夫婦及孫媳牛杰(均為畫家)。大千之子張心玉“老病重發無緣親臨仰觀”,特發賀電一封;張海寧女士還為畫展獻上一幅珍藏多年的大千之子張心智遺作工筆仕女圖,以表慶賀。中國研究張大千的學術權威汪毅先生為畫展題詞:“潑墨寫意壯虎魂,昂揚自我承師門;渡海情系梅丘厝,大風堂下第一人。”臺灣大風堂游三輝、北京大風堂王明科等,都親筆作詩來賀。開幕式上,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各路名家、愛虎的將軍(相守榮)、政界大大小小官員站了長長一排,把畫展的主角張近生擠到了最旁邊的一個位置。新聞媒體也十八般武藝全上,爭先恐后地來報道此事。
參觀者絡繹不絕,頻頻喝彩。一些名家如吳學才、杭英、何殿華、鄭辛遙、劉子楓等,來時僅想出于禮節捧捧人場,可他們一看震驚了:張近生畫虎的功力、境界真是非同一般。上海資深書畫評論家屠際春說:“最欣賞張近生的寫意虎,寥寥幾筆勾勒出虎的形、神,甚至心理、思想。這種用減法作畫的方法是需要真功夫的,沒有多年的積累、領悟,很難畫到這個境界。”張近生的畫作,既有深厚的傳統遺韻,又有極強的時代特色,最有特點的是賦虎于人的所有情感。上海畫家杭英在《激流勇進》前看得入神,問他感想,他說:“此大寫意,筆墨酣暢、淋漓,有虛有實,虛虛實實。虎之神躍然紙上。觀止,觀止!”幾位衣著時尚的女士站在《四海為家》前愛不移步。畫面上那只遠離家鄉的小虎和留守父母間的那種牽掛之情深深地打動著她們。有一位阿姨站在那只笑瞇瞇的虎前會心地笑著,她拉過張近生說:“多么吉祥,多么和諧啊。這幅畫我能收藏嗎?”有3位印度朋友一直在聚精會神地欣賞著。在《踏雪覓知音》畫前,記者上前采訪,他們用英語答到:“張近生先生的虎畫真了不起,中國的畫家真偉大!”是的,“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笑者,回眸時看小於菟(wū tú古時楚人對虎之稱)”。在張近生筆下,威猛之虎、慈愛之虎、逗趣之虎、哀怨之虎、臥虎、奔虎、笑虎、醉虎,虎虎生風,他把自己對社會的思考和判斷,對人生的理解和處置,都融匯進了筆墨丹青之中。《笑人間可笑之人》、《何必眉眼來傳情》、《冷眼靜觀群犬爭》、《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一幅幅通過獸中之王表現出來的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之真情,怎能不懾人心魄,所以,近生之虎征服了上海畫界。據統計,共有20余家報紙、電臺、電視、網站報道了“張近生書畫上海展”的消息、評論。
談起此次上海畫展,畫家張近生深有感觸,他沒想到古城開封走出的畫能在大上海一炮打響。他感謝家鄉深厚的文化滋養了自己,烘托了自己;他還感謝為此次畫展投入精力、財力的自己的弟子焦勝程先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