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翰:富二代開始影響藝術市場了嗎
周文翰:富二代開始影響藝術市場了嗎
周文翰:富二代開始影響藝術市場了嗎
藝術市場越來越成為有錢人的游戲,關于藝術市場的所有長期預測和推論,首先要看的是富豪數量的演變以及其文化趣味的走向?!案欢倍鄶涤辛己玫慕逃尘?,對于“品位”的重視要超過上一代,心態也沒有前一輩人那樣“窮兇極惡”,玩的姿態更多一些。
在北京看各種藝術展覽,開幕式上最讓人感到驚訝的倒不是藝術家的創作如何進步,而是當紅藝術家作品“賣光光”的速度,一件件幾十萬幾百萬的作品剛亮相沒多久就全部被人買走,似乎有點饑不擇食。其中雖然有許多投機商的影子,但也真的有收藏家在買作品,如今甚至有所謂“80后”的買手出場了。正好,10月份一份2007年度《亞太區財富報告》上提到,截至去年底中國共有34.5萬名富裕人士,較2005年增加7.8%,他們擁有的財富總值達1.7萬億美元。目前,中國的富裕人士擁有亞太地區20.6%的財富,僅次于日本。美林對富裕人士的定義是指擁有1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個人,這些資產并不包括自住的房地產以及轎車等耐用消費品。
我注意到,這些富裕人士的年齡集中于41歲至55歲之間,想來,他們的子女大概正是20歲左右,屬于“80后”里的“富二代”。前一段熱映的《奮斗》,表現的是年輕一代如何創業和戀愛,對80后的文化趣味琢磨不多。二十多歲的“富二代”和上一代不同,多數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甚至是留學歸來,對于“品位”的重視要超過上一代,所以,這些人對高端的藝術品、設計產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敢拿著父母的“老錢”來做消費。要證據的話,比如收藏劉小東《三峽新移民》的北京俏江南的老板張蘭,她的兒子汪小菲在法國學設計,回來以后說服母親花300萬歐元請法國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設計高級會所,這種舉動,就是上一代人不會干的冒險事。
而在趣味上,這些人也多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影響,而對中國傳統的書畫比較陌生。仔細比較一下,就可以注意到,目前各種傳統國畫、書法展覽的觀眾比較老化,而時尚的藝術、設計展覽中多數觀眾都是年輕人,這種文化上的不同趣味大概會對未來的藝術市場產生不小的影響。而且,文化的確需要積累,目前可以看到的一些“富二代”藝術家、建筑師、收藏家心態就沒有前一輩人那樣“窮兇極惡”,玩的姿態更多一些。
隨著藝術品價格的高漲,藝術市場越來越成為有錢人的游戲,關于藝術市場的所有長期預測和推論,首先要看的不是歷史成交記錄,而是富豪數量的演變以及其文化趣味的走向。其實,中國的富人也普遍要比歐美富翁年輕,因為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市場經濟活躍以來,才出現了所謂的富裕階層。第一波大概是個體戶、官倒和企業家,到90年代末又冒出新技術、互聯網公司制造的一批富人,現在,當然是地產和股票市場在創造新神話了。
對中國人來說,基本上沒有繼承來的“老錢”,現在掌控局面的人都是自己創業、還在繼續積累的人,他們不太可能花費太多的錢去搞慈善,也不會有多大興趣收藏藝術品。即使從投資角度來講,靠實業、股票和房地產能獲得更大、更豐厚的利潤,而藝術品市場太小,而且直接變現的能力差,所以最大的富豪并不太在乎這一市場。反倒是一些小老板或者高層管理人員更傾向于藝術品市場,但是他們也斤斤計較于最后的投資收益,還是想從藝術產業中賺錢,而不是如歐洲的一些藏家那樣贊助藝術的發展,富二代抑或新富人對中國藝術市場究竟會起到什么樣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