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跡千秋·林風眠、關良、賴少其作品展
心跡千秋·林風眠、關良、賴少其作品展
心跡千秋·林風眠、關良、賴少其作品展
11月8日,心跡千秋·林風眠、關良、賴少其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這個展覽為歷時3年的20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系列觀摩活動畫上了圓滿的休止符。
20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系列觀摩活動是國家重點科研活動項目,自2005年春夏之交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拉開帷幕以來,歷經3年,共完成了6個科研項目,這些項目分別為一代風華·民國時期中國畫名家作品展、雙星輝映·齊白石、黃賓虹冊頁信札作品展、文人遺韻·蒲華與吳昌碩書畫作品展、時代新潮·中國國家畫院(原中國畫研究院)首屆院委作品展、寫生之路·李可染、葉淺予、黃胄、李苦禪、陳子莊寫生作品展和這次的心跡千秋·林風眠、關良、賴少其作品展。吳長江、龍瑞、鄒佩珠、李耀文、馬書林、武春河、于在海等美術界知名人士出席了開幕式。
自古以來,中國繪畫薪火相傳,流派紛呈,名家輩出,大師卓立。20世紀的中國版圖上,因為受西方文藝的影響,思潮涌動,風云變幻,中國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畫家紛紛走出國門、留洋求學、參鑒西法、自行摸索,他們的大膽實踐與創新為現世留下了無比豐富的藝術遺產。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畫創作、理論研究與藝術市場日益繁榮,對活躍在20世紀的中國畫巨匠已有較充分的研究,但多集中于部分主要人物,對于民國時期以來繪畫流派的形成、演變與發展和一些曾為畫派中堅力量的畫家以及一些被世人忽略的名家,關注較少,研究尚遠遠不夠。
鑒于此,中國國家畫院立足于對中國畫傳統和現當代發展的研究與思考,通過舉辦“20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系列觀摩活動”,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維度對20世紀的中國畫藝術進行了一次新的審讀,認真梳理了這一時期巨匠們成長的多方面因素,透析了這一時期中國畫發展的狀態及其群體作用與相互影響,并試圖提供出一組卓有價值的觀摩研究文本,為今天的中國畫創作與研究推波助瀾。
林風眠、關良、賴少其是20世紀中國頗具代表性的3位畫家,他們的作品為后人研究繪畫藝術、美術史以及中國畫發展的可行性與可能性提供了寶貴財富,特別是目前對于關良、賴少其的藝術評價和研究還相對滯后,他們的藝術創造價值還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此次心跡千秋·林風眠、關良、賴少其作品展由中國國家畫院、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賴少其藝術館共同主辦,共展出公私藏家所藏作品125件,觀眾可以從中充分觀摩和體會到3位畫家卓富創造力的藝術實踐和探索。
20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系列觀摩活動由中國國家畫院主持,由國家畫院理論研究部具體組織實施全面工作。活動中的每個項目都是“三位一體”,由作品展覽、學術研討會、畫冊文獻出版等3部分構成,每項展覽都配合有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和文獻集的同時發行。20世紀中國畫名家作品系列觀摩活動共涉及上世紀百年的主要中國畫流派及其代表性人物,許多藏品為首次面世,其文獻性與展示意義非同尋常。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