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繪畫名家輩出,名品如云。這些作品當年許多是帝王私藏,大眾無緣相見。隨著國內秋拍大戲逐步展開,作為秋季拍賣會舉槌的前奏,各拍賣行秋拍預展相繼展開。其中中國書畫、瓷器玉器、古董藝術品,各品類中都不乏皇室用品和稀世珍品。在博物館看不到,拍賣會反而成了美術愛好者藝術教育的重要場所。
珍寶的背后
故宮博物院是目前國內收藏中國歷代繪畫作品最多的文化機構。據了解,故宮的藏畫有5萬件,其中有近千件是國家一級文物,不但數量居全國各博物館之首,而且還幾乎囊括了中國繪畫發展各歷史時期的名家名品。但你到故宮卻看不到這些,稀世之珍的孤本真跡、美術史上大師巨擘的絕品之作,大多都躺在故宮的庫房里。
雖然人們對名畫表現出強烈地渴求,但大多數人只能通過畫冊了解名畫。現在還有一種現象:在北京保利2007秋拍預展上一位看展的王先生說:“來看拍賣會預展,不是為了買東西,主要是想看看這些藝術精品,像古代書畫頂級文物《元人秋獵圖》、清著名藏書樓嘉業堂存元刻本《通鑒總類》等書畫精品,你就是去博物館也看不到。”王先生的觀點其實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態。在博物館看不到,拍賣會反而成了美術愛好者藝術教育的重要場所。
隨著國內秋拍大戲逐步展開,并將在11月份達到高潮。在秋拍進行之前,北京保利攜精選的重量級拍品,在國內外重要中心城市展開20余站大規模高端國際級巡展,預展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和收藏專家前來參觀。
預展中的拍品件件是精品,可圈可點之處甚多。堪稱中華藝術瑰寶的《元人秋獵圖》和吳湖帆舊藏的唐寅等明代吳門畫派作品首先成為人們的焦點。這件尺幅達59厘米×1240厘米的手卷描繪了元代帝王率軍出行、露營與獵宴的情形,可作為當時打獵出游的考據文獻。此卷鈐有乾隆諸璽與嘉慶、道光的鑒藏印,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為清內府舊藏。楊仁愷先生在其《國寶沉浮錄》中也曾提及此作。這件作品曾于1989年現身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以187萬美元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古代書畫的世界拍賣紀錄。此番這件歷經數百載、輾轉流傳至今的珍寶再度現身拍臺。
來自吳湖帆珍藏的明代唐寅、文徵明、沈周的三件作品也實力不俗。其中,唐寅的《金閶送別圖》手卷尤為珍貴。這件手卷為吳湖帆舊藏,繪江岸送別的景況,畫中遠山翠柳,小橋漁舟,用筆嚴謹,具有濃厚的明代吳門文人畫的清逸格調。吳湖帆寫題簽并有多處題跋,吳氏對此卷詳加考據,認為“當作于正德晚季,唐氏五十左右時也。”吳湖帆在其《吳氏書畫記》中著錄此作。卷后有明代詩人皇甫沖題寫的題跋。更為難得的是,一位上海資深藏家聞知該作品現身保利秋拍,送上珍藏的吳湖帆先生1955年《金閶送別圖》摹本,北京保利將安排該作品在近現代書畫專場上拍賣。
天價珍品頻現
今天美術界的展覽形式多樣,種類繁多,用蔚為壯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有雙年展、有三年展;有個展、有群展;有官方與非官方的展覽,有畫廊、美術館、基金會的展覽;有雕塑展、有油畫展;有行為藝術展、有裝置藝術展……不知道在那些喜歡藝術的人群里有多少人得了“展覽綜合征”,也不知道在那些慕名前來看展覽的人中有多少人掃興而歸。然而在拍賣預展中即便是被看作“原始股”的作品,也不會讓你有如此感受。
在2007保利春拍現當代藝術夜場取得成交額2.49億人民幣的輝煌成就,在現當代中國藝術拍賣領域跨入了世界一流公司的行列,使全球當代藝術市場的目光看到了北京。在此次秋拍預展中,除氣勢強勁的現當代藝術作品,如吳冠中油畫代表作《木槿》、曾梵志《面具》、張曉剛《大家庭》系列、方力鈞《1997.1》、周春芽《綠色的黑根——名牌時裝》、岳敏君《舉起手,不許動》、尹朝陽《廣場》。還有85新潮重要作品潘德海《瓣開的包谷后山》;石沖獲金獎成名作《欣慰中的年輕人》;冷軍重要作品《不可思議》;祁志龍的《女兵》;蔡國強的《裝置》;王懷慶的《平安》等精品呈現。滿足廣大藏家多元需求之余,還能略窺中國現當代藝術的走勢。
其中,吳冠中先生的油畫代表作《木槿》創作于畫家盛年1975年,尺幅為120cm×80cm。這幅作品描繪了先生舊居的北京會賢堂大雜院景色。畫面中郁郁蔥蔥的木槿花鉛華洗盡,只有點點綠葉映襯著素雅的小花,顯得溫馨靜謐,就像一股無聲的生命之泉在畫面中汩汩溢出,永不枯澤。這蘊含了吳冠中對自然與人的關系問題的思考。此幅巨作曾是199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的圖錄封面。盡管當時東南亞金融危機正值高峰,該作仍以210萬元的拍賣價格創造了吳冠中先生油畫拍賣新紀錄,其在吳冠中作品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10年之后,北京保利多經努力,終于從海外取得此作品。陳丹青的《國學研究院》是他公布的成熟作品中唯一一件標志性代表作。而《國學研究院》的16張創作素描稿和2幅油畫習作,同創作一起作為整體上拍,在拍賣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另外,近現代書畫巨作云集,不僅集中了張大千各時期代表作。還有李可染作品,同樣精彩紛呈,構圖罕見的《孺子牛圖》,代表其牧牛風格的《五牛圖》,革命題材作品《井岡山》,其精擅創作的題材《杏花春雨江南》等。傅抱石作品中則有罕見的畫幅極為細長的山水中堂《觀瀑圖》。齊白石的作品有構圖罕見的橫幅《松鷹圖》,佛像畫《無量壽佛》,詼諧人物畫《東方朔祝壽》、《洗耳圖》,以及花鳥草蟲系列《游魚》、《柳牛》、《杏花》等。
曾在中國嘉德2003秋季拍賣會上以627萬元成交的《春山十駿圖》尺幅雖不大,卻是徐悲鴻一生可數的力作之一。為感謝新加坡眾多好友多年來對自己的幫助,他同時也繪制了一些作品贈與友人。這副《春山十駿圖》是畫家贈給新加坡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經理黃曼士的,后者被畫家稱為“平生第一知己”。這些都是藝術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錘煉著細節、精益求精的成果,觀者會被其中蘊涵的寫實藝術之美所深深震撼。
普通觀眾獲得藝術素養的培育途徑就是日常的藝術展覽,這種教育最直觀生動。這能夠提高國民普遍的藝術修養、培養出高素質的大眾,這比培養藝術家更重要。但其中精品卻不多。相比之下,在國外一些著名的美術收藏機構,那些成群結隊參觀的學生,那些可以隨時在達·芬奇、拉斐爾面前打滾的兒童可能無法意識到這種重要,但是一個民族的審美素養就是在這種不知不覺間成長著、積淀著。
"天價"珍品頻現身 2007年中國秋拍預展一覽
"天價"珍品頻現身 2007年中國秋拍預展一覽
"天價"珍品頻現身 2007年中國秋拍預展一覽
中國歷史上繪畫名家輩出,名品如云。這些作品當年許多是帝王私藏,大眾無緣相見。隨著國內秋拍大戲逐步展開,作為秋季拍賣會舉槌的前奏,各拍賣行秋拍預展相繼展開。其中中國書畫、瓷器玉器、古董藝術品,各品類中都不乏皇室用品和稀世珍品。在博物館看不到,拍賣會反而成了美術愛好者藝術教育的重要場所。
珍寶的背后
故宮博物院是目前國內收藏中國歷代繪畫作品最多的文化機構。據了解,故宮的藏畫有5萬件,其中有近千件是國家一級文物,不但數量居全國各博物館之首,而且還幾乎囊括了中國繪畫發展各歷史時期的名家名品。但你到故宮卻看不到這些,稀世之珍的孤本真跡、美術史上大師巨擘的絕品之作,大多都躺在故宮的庫房里。
雖然人們對名畫表現出強烈地渴求,但大多數人只能通過畫冊了解名畫。現在還有一種現象:在北京保利2007秋拍預展上一位看展的王先生說:“來看拍賣會預展,不是為了買東西,主要是想看看這些藝術精品,像古代書畫頂級文物《元人秋獵圖》、清著名藏書樓嘉業堂存元刻本《通鑒總類》等書畫精品,你就是去博物館也看不到。”王先生的觀點其實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態。在博物館看不到,拍賣會反而成了美術愛好者藝術教育的重要場所。
隨著國內秋拍大戲逐步展開,并將在11月份達到高潮。在秋拍進行之前,北京保利攜精選的重量級拍品,在國內外重要中心城市展開20余站大規模高端國際級巡展,預展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和收藏專家前來參觀。
預展中的拍品件件是精品,可圈可點之處甚多。堪稱中華藝術瑰寶的《元人秋獵圖》和吳湖帆舊藏的唐寅等明代吳門畫派作品首先成為人們的焦點。這件尺幅達59厘米×1240厘米的手卷描繪了元代帝王率軍出行、露營與獵宴的情形,可作為當時打獵出游的考據文獻。此卷鈐有乾隆諸璽與嘉慶、道光的鑒藏印,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為清內府舊藏。楊仁愷先生在其《國寶沉浮錄》中也曾提及此作。這件作品曾于1989年現身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以187萬美元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古代書畫的世界拍賣紀錄。此番這件歷經數百載、輾轉流傳至今的珍寶再度現身拍臺。
來自吳湖帆珍藏的明代唐寅、文徵明、沈周的三件作品也實力不俗。其中,唐寅的《金閶送別圖》手卷尤為珍貴。這件手卷為吳湖帆舊藏,繪江岸送別的景況,畫中遠山翠柳,小橋漁舟,用筆嚴謹,具有濃厚的明代吳門文人畫的清逸格調。吳湖帆寫題簽并有多處題跋,吳氏對此卷詳加考據,認為“當作于正德晚季,唐氏五十左右時也。”吳湖帆在其《吳氏書畫記》中著錄此作。卷后有明代詩人皇甫沖題寫的題跋。更為難得的是,一位上海資深藏家聞知該作品現身保利秋拍,送上珍藏的吳湖帆先生1955年《金閶送別圖》摹本,北京保利將安排該作品在近現代書畫專場上拍賣。
天價珍品頻現
今天美術界的展覽形式多樣,種類繁多,用蔚為壯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有雙年展、有三年展;有個展、有群展;有官方與非官方的展覽,有畫廊、美術館、基金會的展覽;有雕塑展、有油畫展;有行為藝術展、有裝置藝術展……不知道在那些喜歡藝術的人群里有多少人得了“展覽綜合征”,也不知道在那些慕名前來看展覽的人中有多少人掃興而歸。然而在拍賣預展中即便是被看作“原始股”的作品,也不會讓你有如此感受。
在2007保利春拍現當代藝術夜場取得成交額2.49億人民幣的輝煌成就,在現當代中國藝術拍賣領域跨入了世界一流公司的行列,使全球當代藝術市場的目光看到了北京。在此次秋拍預展中,除氣勢強勁的現當代藝術作品,如吳冠中油畫代表作《木槿》、曾梵志《面具》、張曉剛《大家庭》系列、方力鈞《1997.1》、周春芽《綠色的黑根——名牌時裝》、岳敏君《舉起手,不許動》、尹朝陽《廣場》。還有85新潮重要作品潘德海《瓣開的包谷后山》;石沖獲金獎成名作《欣慰中的年輕人》;冷軍重要作品《不可思議》;祁志龍的《女兵》;蔡國強的《裝置》;王懷慶的《平安》等精品呈現。滿足廣大藏家多元需求之余,還能略窺中國現當代藝術的走勢。
其中,吳冠中先生的油畫代表作《木槿》創作于畫家盛年1975年,尺幅為120cm×80cm。這幅作品描繪了先生舊居的北京會賢堂大雜院景色。畫面中郁郁蔥蔥的木槿花鉛華洗盡,只有點點綠葉映襯著素雅的小花,顯得溫馨靜謐,就像一股無聲的生命之泉在畫面中汩汩溢出,永不枯澤。這蘊含了吳冠中對自然與人的關系問題的思考。此幅巨作曾是199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的圖錄封面。盡管當時東南亞金融危機正值高峰,該作仍以210萬元的拍賣價格創造了吳冠中先生油畫拍賣新紀錄,其在吳冠中作品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10年之后,北京保利多經努力,終于從海外取得此作品。陳丹青的《國學研究院》是他公布的成熟作品中唯一一件標志性代表作。而《國學研究院》的16張創作素描稿和2幅油畫習作,同創作一起作為整體上拍,在拍賣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另外,近現代書畫巨作云集,不僅集中了張大千各時期代表作。還有李可染作品,同樣精彩紛呈,構圖罕見的《孺子牛圖》,代表其牧牛風格的《五牛圖》,革命題材作品《井岡山》,其精擅創作的題材《杏花春雨江南》等。傅抱石作品中則有罕見的畫幅極為細長的山水中堂《觀瀑圖》。齊白石的作品有構圖罕見的橫幅《松鷹圖》,佛像畫《無量壽佛》,詼諧人物畫《東方朔祝壽》、《洗耳圖》,以及花鳥草蟲系列《游魚》、《柳牛》、《杏花》等。
曾在中國嘉德2003秋季拍賣會上以627萬元成交的《春山十駿圖》尺幅雖不大,卻是徐悲鴻一生可數的力作之一。為感謝新加坡眾多好友多年來對自己的幫助,他同時也繪制了一些作品贈與友人。這副《春山十駿圖》是畫家贈給新加坡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經理黃曼士的,后者被畫家稱為“平生第一知己”。這些都是藝術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錘煉著細節、精益求精的成果,觀者會被其中蘊涵的寫實藝術之美所深深震撼。
普通觀眾獲得藝術素養的培育途徑就是日常的藝術展覽,這種教育最直觀生動。這能夠提高國民普遍的藝術修養、培養出高素質的大眾,這比培養藝術家更重要。但其中精品卻不多。相比之下,在國外一些著名的美術收藏機構,那些成群結隊參觀的學生,那些可以隨時在達·芬奇、拉斐爾面前打滾的兒童可能無法意識到這種重要,但是一個民族的審美素養就是在這種不知不覺間成長著、積淀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