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件民間寶貝玉環老農辦起民俗館
千件民間寶貝玉環老農辦起民俗館
千件民間寶貝玉環老農辦起民俗館
石磨、水車、打谷機、刨薯機……凡是跟農具沾上邊的,都成了玉環老農蔡紀敏的收藏對象。3年來,他收集了上千件“民間寶貝”。這些“寶貝”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或更早之前在玉環民間使用的生產生活工具。老蔡告訴記者:“有的是祖傳下來的,有的是從別人家里‘挖’來的,還有的是從古玩市場上‘淘’來的。”
昨日(10日)上午,記者在玉環珠港鎮外馬村看到了這家民俗博物館,40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擺放了各種農耕用具、漁業用具等已經淡出人們視線的生產生活工具。要不是老蔡在一旁介紹,一些農具還真讓人叫不出名字。
“這個,玉環人叫短柱,挑擔子歇息時,擔子就頂在這短柱上。如果擔東西上坡,用短柱撬一下可以省不少力氣。”老蔡告訴記者,這些藏品共有600多類1000多件實物,陳列在8個展區里。“江南地區用的農具基本上收集齊全,從插秧到打谷子一整套都有。”
說起創辦這間民俗館,83歲的老蔡很是感慨:“要找件像樣的東西總是有一點困難,有時你就是給錢,別人也不一定就賣。”為此,他聯絡了附近10多位老農民成立了籌備委員會,專門收集這些“民間寶貝”。“現在總算辦得有點樣子了。”老蔡說,民俗館里有一半左右的藏品是他捐獻的。
今年,玉環有關部門還專門給掛上了“民俗博物館”的牌子。自創辦以來,民俗館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參觀,可門票卻一律都是免費的。老蔡說,這些“民間寶貝”是老祖宗們傳下來的,把它們保管好,讓下一代人看看。這就是他們這些老人辦民俗館的意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