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韓流入侵:中國藝術市場的天是誰的天
藝術韓流入侵:中國藝術市場的天是誰的天
藝術韓流入侵:中國藝術市場的天是誰的天
電視劇,我們看《人魚小姐》,《大長今》;聽音樂,我們哈東方神起,H.O.T;現在,在當代藝術領域,韓國再次向中國市場挺進。
在各類國內藝博會上都能看到大量韓國畫廊和機構的身影。阿拉里奧畫廊、表畫廊、樸敬美畫廊、具天藝術等等各種背景的韓國畫廊已經在中國藝術圈各占下一塊地盤。近期,又有更多韓國當代藝術展展出。在剛剛落下帷幕的藝術北京2007當代藝術博覽會上,連同主題展邀請機構共有116家,亞洲藝術機構占到了80%,其中,除多家北京本土畫廊外,韓國是參展畫廊最多的一個國家,達到了13個,甚至超過了來自中國香港和臺灣的畫廊數量。在這些韓國畫廊中,既有阿拉里奧、琴山畫廊這些在業界有一定影響者,也有Bitmap、Nine Gallery等新面孔。
擁有深厚傳統的韓國藝術,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韓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產生了密切的聯系,整個藝術氛圍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在東亞地區較早地從傳統形態轉向現代形態,涌現出許多不僅在韓國畫壇著名并在國際畫壇有影響的藝術家,形成了多元并存、富有生機的藝術發展面貌。
近年的亞洲3美術市場充滿泡沫,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沒有合理的標準,有時購買的作品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降,甚至低于購買時的價格。尹在甲表示,中國、韓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的確都很高,比如方力鈞的一件油畫價格可以抵得上伊門道夫兩件作品的價格。為了將來能和歐美大畫廊有一拼,首先要做的是確保優秀藝術家的生存與發展,要幫助亞洲的藝術家重新整理價格。但這個期限很長,5年至9年都不止。
韓國的藝術品市場雖則晚于日本而成熟,但由于形成了國家贊助、企業贊助、個人贊助以及處于擴張期的畫廊發展形態,因此不僅目前在整體態勢上呈現壓倒日本的事實,同時也不斷彰顯出驚人的發展后勁。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韓國藝術品市場已形成了所謂“產銷兩旺”的情形。一方面韓國的藝術家因國家、大企業的大力贊助以及畫廊等藝術經營機構的推廣,而揚名國際,其作品的價格一漲再漲;在另一方面,韓國藝術品市場還大量引入國際性的藝術資源,從而推動了其自身的國際化進程。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對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引入,截至到去年年初,中國第一線以及第二線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們基本都已在韓國粉墨登場了一遍,其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更大推廣與收藏計劃也在籌劃或實施之中。
作為一級市場的重要平臺,當代藝術博覽會不僅應該成為商業畫廊賣場,還應該為新興的藝術、新興的畫廊、新興的收藏事業提供一個機會。“韓流”襲來,對于收藏家來說,正顯示出一個新的收藏、投資趨向,那就是他們可以窺見未來亞洲當代藝術的些許端倪。
在亞洲當代藝術中,韓國是獨特且富有活力的,他們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自身的定位和對韓國在亞洲文化中的獨特性的思考都值得我們比較和討論。
責任編輯:Sophia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