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椅像漢字筆畫 德國學生設計啟發中國生活
桌椅像漢字筆畫 德國學生設計啟發中國生活
桌椅像漢字筆畫 德國學生設計啟發中國生活
時間:2007-11-10 00:00:00 來源:長江日報
名家
>桌椅像漢字筆畫 德國學生設計啟發中國生活
方便擱筷子的碗、能種花草的屏風、用漢字筆畫設計的桌子……昨日,在湖北美術學院開幕的“全球化設計——未來還是幻想”展覽吸引了眾多中國師生的目光,一些德國學生的奇思妙想和設計中的“中國元素”令人眼前一亮。
在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湖北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副教授李梁軍介紹,該展覽是兩校合作項目,埃森大學20多名學生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為中國市場設計新產品。據了解,這些學生絕大多數是德國人,對中國文化了解很少。為設計出理想的產品,他們通過聽課和在互聯網上學習,了解相關知識。
24歲的菲迪亞·德立克設計的“為中國所做的餐具”成為最受矚目的展品。與中國人平時使用的碗不同,德立克設計的碗的邊沿上多了3個凹槽。他通過翻譯解釋,這是為了方便擱筷子和湯匙。
德立克吃過幾次中餐,對中國的碗筷很感興趣。他在網上查找了很多有關中國飲食習慣的資料,發現中國人吃飯時喜歡將筷子擱到碗上,比較衛生。但他同時發現,一些中國人愛端著碗站在外面吃飯,這樣擱筷子就容易滑落。于是,他想出了在碗沿上留3個凹槽的點子,其中兩個放筷子,一個專供擱湯匙。
為了讓湯匙固定,德立克又設計了一個有木柄的瓷湯匙,在木柄背后也留一個凹槽,湯匙擱在碗上就很穩當了。德立克說:“如果端著一碗熱湯喝,用大拇指摳住凹槽不會燙著,也不會滑手。碗還能倒扣著晾干,因為缺口通風,干燥得比較快。”
迪亞娜·埃溫的作品是中國家庭很常見的屏風,但這個由底箱和生長箱組合而成的屏風里可以種花草。埃溫說:“我的靈感是從中國園林中得到的。中國的屏風雖然很漂亮,但缺少生氣。為什么不能用花草來分隔家庭空間呢?”
最可愛的產品莫過于尼斯·比爾格曼的“書法中的元素”。這是一組可隨意組裝的桌椅,其組件都是漢字的“點橫撇捺”。比爾格曼從中國餐廳知道了漢字。起初,他用“桌子”二字制作了一套桌椅,但老師認為太直白。于是,他干脆將中國書法中漢字的筆畫拆開,利用它們的外觀設計成中國式家具的組件,甚至連“好看的筆鋒”都原樣保留。
埃森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姚亮亮也是設計者之一。她說,她的德國同學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管成功與否,先認真地嘗試把它做出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