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佳朋拍賣行 2007首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部分書畫拍品點評
寧夏佳朋拍賣行 2007首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部分書畫拍品點評
寧夏佳朋拍賣行 2007首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部分書畫拍品點評
時間:2007-11-09 00:00:00 來源:
拍賣
>寧夏佳朋拍賣行 2007首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部分書畫拍品點評
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參與藝術品拍賣會活動,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從理論上說,它們應當到藝術活動的所有現場去“服役”。當然,它們應當說真話,不說假話。
此次佳朋拍賣會參拍作品中,本土以外古今名家的字畫頗有吸引人的地方。晚清書法中便有陸潤癢、陳冕、趙以炯三位狀元的對聯。其中陸書是館閣體的極品,其溫潤華貴好比京戲里梅派的唱腔。曾國荃的字,風格靠近曾國藩,大抵以剛狠為主,而調之以陰柔。此次出拍作品中臻于陰柔之極的作品是溥佐的蘭花,可用作風格論教學的標本。安維峻是晚清西北之大才,曾做過左宗棠文案。他與馬元章先生結交,共同為協調政教關系和回漢關系做過努力。他的一幅中堂,是相當雅致的楷書。在辛亥以后和五四以后,豐子愷先生神儀李叔同先生,散文和繪畫,到達清淡簡遠的極致,富有人生的諧趣。以此出拍的他的幾幅作品,實在是十分的難遇。吳作人的《鵝》,是“知白守黑”的佳作。拍品中有潘齡皋一副對聯。潘書在民國初年聲振海內,筆圓體方,骨氣內含,是劉墉、何紹基以后一個高標,何惜遇到了康、于二位豪雄,可謂不得時運。嶺南派大家趙少昂的《花鳥》,簡峻明麗,臻于極致,誠為珍品。
本土作者的作品中,胡公石先生的兩副對聯,是于派書法的精品。曾杏緋先生的《牡丹蝴蝶》,是1990年以后很少有機會見到的杰作,老人對牡丹花花蒂以上的瓣與蕊,花蒂以下的葉,在細節上交待得十分周到而真實,這是粗心的仿制者斷斷不能做到的。張魯先生的山水,根基接四王,山形不妄變,云水不妄出,處處讓人感到很合理。劉正謙、胡介文、柴建方等老書法家的作品,此次出拍,既顯示著各人規范又顯示著風格自由流露的佳制。吳善璋、郭佳榮、馬學智、鄭歌平、李洪義,是當今叱咤寧夏書壇的豪雄,他們的作品,由于不自欺,所以不欺人;踵其后者,宋琰、陳國鴻等,作品也頗見新銳,十分可喜。青年畫家中,任重的作品很值得注意。此次出拍的《蕉石清夢圖》,太湖石嵯岈多漏孔,芭蕉葉老每見病蝕,可知盛暑已過,涼秋初至。芭蕉之側,一雅潔之士在藤幾上柱頤而晝寐,作者題以“清夢”二字,可以略略得其逸趣。畫為工筆,用線極為精到,宜乎其聲價之日隆也。此次參拍書畫,優秀作品眾多,恕不一一評述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