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書法拍場熱捧 成交之好令藏家為之一振
名人書法拍場熱捧 成交之好令藏家為之一振
名人書法拍場熱捧 成交之好令藏家為之一振
匡時秋拍精品巡展上海站將于下周在上海大劇院望星空宴會廳舉行。據了解,本次秋拍將設有九個專場,即明清書法專場、古代繪畫專場、近現代繪畫專場、百年遺墨——20世紀名家書法專場、古代佛教藝術品專場、古代瓷器工藝品專場、古代玉器專場、油畫專場、影像與雕塑專場。其中,“百年遺墨——20世紀名家書法專場”尤其引人注目,因為這個專場將作品按作者身份分類梳理,是20世紀名
家書法的一次全面的展示。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在幾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中,書法由最初的使用功能被不斷地注入審美情趣,最終成為代表中國的最特殊的藝術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習書是讀書人人生修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擅書聞名者,有政治家、文學家、書畫家、學者……可以說,歷史上的文化名人無一不是書法家。
20世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書壇作為歷史的縮影,同樣見證了這可歌可泣、可詠可嘆的百年。常言說:“時勢造英雄”,因此,這個百年也是名家輩出的時代。一批既有深厚傳統文化功力又具開放胸懷、自由精神的精英使書壇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共同創造了異彩紛呈的20世紀書法藝術。
這一時期的書法,以書風論,清代書法經歷由帖學到碑學再至碑帖融合的嬗變。這些作品書風迥異,既有帖派書法的俊逸流美,又有碑派書法的雄渾大氣,亦碑亦帖,蔚為大觀。以書體論,清中期后篆隸中興,更有殷墟甲骨、秦漢簡牘的面世。書體創作之豐富,非前世歷代可比。正楷、行草、篆隸或甲骨,各種書體爭奇斗艷,美不勝收。以內容論,這個百年經歷了從戊戌變法的失敗到辛亥革命的勝利;從軍閥割據的苦難到日寇橫行的恥辱;從國共兩黨的分分合合到新中國的建立和中興。百年歲月于歷史長河僅是滄海一粟,而這段社會的動蕩則非前世歷代可比。“文以載道”,故此中所含的社會背景亦有可觀。
這一專場,涵括吳昌碩、孫中山、陳獨秀、梁啟超、黃賓虹、林語堂、胡適、老舍、茅盾、周作人、齊白石、徐悲鴻、郭沫若、謝無量、弘一、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林散之、趙樸初、啟功等各家精品。這其中,有書家、有畫家、有學者、有政要,或人以書名,或字以人傳。作品形式多樣,或中堂、或手卷、或對聯、或書札,詠物、言志、警策、憂國之句自發胸臆。書道技法雖有差異,但名家風范,各具千秋。
隨著書法行情的轉熱,今年以來不少拍賣公司紛紛設立書法拍賣專場,使書法成為藝術品拍賣的亮點和新的增長點。9月舉行的嘉德四季拍賣會就有一場書法專場,共有近現代書法和古代書法共390件拍品,成交率接近90%,成交情況之好令多年來堅守書法市場的藏家們為之一振。像吳昌碩“康強逢吉”四字堂匾,拍出了40.32萬元;孫中山“博愛”鏡心,以70.56萬元成交,都創出了名人書法拍賣的新紀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