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動物受追捧 粗中有細手法受市場追捧
玉雕動物受追捧 粗中有細手法受市場追捧
玉雕動物受追捧 粗中有細手法受市場追捧
在近日落幕的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明代大型玉臥牛擺件無疑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拍品之一,最終的成交價達到了24.1萬美元(約合180萬元人民幣)。
對于許多看過了清代玉器雕刻的投資者來說,看到這件玉臥牛的第一反應就是粗糙,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精湛的雕刻工藝。這件明代大型玉臥牛擺件采用大型玉石雕琢而成,玉質呈灰綠色,帶淺褐及黑色石紋,且部分帶卵石表層的褐色皮。工匠巧用天然不規則的石形刻畫出扁平的牛頭,牛身屈膝卷起,牛頭擱于盤繞身下的后足旁,牛頭上的五官及尾上毛發刻紋細致,神態栩栩如生。此玉臥牛與其他相仿玉牛不同之處,在于其仍保留著卵石表皮的形狀,并非從已切割的玉塊雕琢,因而牛頭是沿身卷起,有別于一般玉牛舉頭的姿態。
這件玉臥牛并非目前拍場成交價最高的玉質動物擺件。在2004年6月于倫敦落幕的中國瓷器與工藝品拍賣會上,一件黑斑灰青玉水牛以53.2萬英鎊(約合800萬人民幣)的價格創下了動物玉雕拍賣的世界紀錄。這件黑斑灰青玉水牛雕自大塊完整玉料,整頭牛臥伏,牛首向右回望,牛角以及牛的面部刻畫極為精細,突起的背脊與起伏的身軀肌理的處理,雕塑感極強,長尾柔軟塞進卷曲的后腳,更添幾分生動。從右下角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雕刻者巧妙地運用玉色強調出水牛不同的部位,可見雕刻之巧妙,顯示出獨特的風味。
不僅是在紐約、倫敦的拍賣市場上,在中國香港的拍賣市場上,買家對于動物玉雕也在追求粗中有細。在去年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中,清乾隆白玉雙馬擺件,估價70萬至9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303.2萬港元。兩馬相倚而臥,一馬三肢曲于身下,左前肢微抬,長尾后彎向左后肢,睜眼閉嘴,昂首向天;另一馬后肢臥地,前蹄踏于同伴背上,俯首。雙馬眼睛均鑲嵌寶石。形象生動逼真,雖然是“乾隆工”馬鬃、馬尾修長輕巧,刻畫細膩,但也不乏粗獷之處。因此是一件難得的動物玉雕擺件佳品。
其實,從中國玉器的發展歷史來看,神似是最初也是最高的境界,像距今5000年之前的紅山玉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神似,而從目前拍賣的玉器拍品來看,明清時期的神似玉器以其熟練的線條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藝,把動物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古樸蒼勁,極具神韻,粗中有細的雕刻手法更受到市場的追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