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藝術品網2007年11月7日報道:今天下午2時,《陳如冬中國畫展》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隆重開幕。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副局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蘇州國畫院院長周矩敏、蘇州市書協副主席潘振元等各界來賓參加了開幕式。中國藝術品網總經理陳強在開幕式上致辭,著名青年畫家陳如冬致答謝辭,此展有中國藝術品網、劉海粟美術館主辦,呂宏月策展。 展覽日期11月7日至11月16日。
陳如冬先生是位富有藝術思想和藝術創造力的青年畫家,他1970年生于蘇州,自幼酷愛繪畫,畢業于蘇州工藝美術工程技術學院,現為吳門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江蘇民進書畫會理事,職業畫家,三十七年來未嘗離開家鄉。蘇州是中國繪畫的沃土,“明四家”、“清初四王”乃至近代以來的吳湖帆、顏文、吳作人等都是蘇州人,“元四家”、“海上畫派”等也都深受蘇州文化的熏陶,汲取了蘇州文化的營養。如冬也不例外,他的創作之所以能在當代畫林獨樹一幟,離不開蘇州,與此同時,他的創作也豐富了蘇州當代繪畫的實績。
陳如冬以畫虎見稱,其實他善寫各類動物。工寫兼融,以形寫意,造境傳神,更以生命的憐愛付諸筆端,那些活躍自然、游戲林泉的生命,“眉目傳情”、“顧盼生動”,迥異清季動物繪畫的“市井習氣”也完全不類當下畫師筆下的工藝媚俗。他長期深入生活,體察自然,積累素材,觸發靈感,力求創作出真實可信、形神兼備、情景交融、動人心弦的藝術作品,師法自然成為他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作為一個職業畫家,他清楚地認識到,作品的藝術尺度和社會的客觀需求,乃是矛盾的統一體,既要具有高妙的藝術境界,又要符合日常的審美趣味,就像“明四家”的作品一樣,既受到文人士夫的欣賞,也為引車賣漿者所喜歡。這自然是不容易的,他的藝術道路也就充滿了艱辛。陳如冬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在艱辛的探索中,他不斷開拓藝術視野,觸發創造靈感,引起人生思考,一幅又一幅精品佳作,受到業內外人士的廣泛贊譽。陳如冬的繪畫可能更多地透露著文人繪畫的傾向,但他并不一味從古人那兒討生活,胸有丘壑,筆底自有煙霞。陳如冬二十出頭即在南方(深圳等地)舉辦個展,個人傳略資料編入《世界名人錄》和《世界華人藝術家成就博覽大典》,近年作品多次被專集出版及入選中國畫當代優秀畫家繪畫選大型畫冊中。
陳如冬在筆墨技巧上,還總結出幾點富有創意的經驗。這些技巧重在水墨性、寫意性,既適合于背景的描寫,也與工整細膩的動物畫法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如冬的動物畫,已形成日趨成熟的個性風格,然而他仍繼續保持著探求的銳氣,不斷圖變求新。如他近年所作的《松雨洗塵埃圖》、《靈猿仙骨圖》等,背景畫法已趨于精細,少見大片潑墨、潑彩和濃淡水墨渲染,更多傳統的勾、皴、點,染法的水彩設色也正在淡出。他似乎是想減弱西畫的因素,增強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意味,這種探求是十分可貴的。陳如冬的作品必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創作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并寓有時代精神的新中國畫。
 |
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副局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蘇州國畫院院長周矩敏和畫家陳如冬在展廳交流。
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副局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蘇州國畫院院長周矩敏在展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