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4日,北京海王村2007秋季拍賣會為藏家準備的有關新文學運動書刊中魯迅先生的早期版本著作《域外小說集》以29.7萬元拍賣成交,同場魯迅編著《北平箋譜》1933年編號簽名本以41.8萬元落槌,這是還新文學版本書應有的尊嚴。競得者為同一位北京魯迅著作版本收藏家、研究家。 新文學運動中的經典書刊,是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廣泛尊崇的,被視為當代文物收藏中的頂級藏品。一個國家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在收藏界再現出來,無論是宏篇巨制抑或雪泥鴻爪,皆為本民族的情感所系。“五四”新文學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所產生的歷史現象,自然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文物收藏價值。繁榮興旺的藝術品市場最先創出天價的必然是那些反應獨特歷史場景和領軍人物的代表作品。這在世界收藏史上是屢見不鮮的。新文學版本書的不可再造性、滄桑歲月感、不幸中的萬幸……正是收藏家一直追逐的焦點。 《域外小說集》是魯迅先生與胞弟周作人合譯的短篇小說集。1909年出版后分別在日本東京賣出21本,上海賣出20本上下,余書存放在上海寄售處時不慎失火,將書與書板全部化為灰燼。此書初版初印本也成了魯迅先生著譯發行量最少的一部。離奇的是,今年3月的一天,此書在孔夫子舊書網以1元價起拍,顯然是出售者不知1909年版《域外小說集》的稀見度。網上雖3天內以19999元成交(提前撤拍),但此書是以1元1本的價格與其他數百冊日文舊書一同由潘家園經營者收購來的。后賣家詳知《域外小說集》的珍貴,遂以4萬元、6萬元、10萬元在潘家園節節攀升售價,均未成交。11月4日中國書店秋季拍賣會才創出29.7萬元如此天價。 新文學版本書構成了極為豐富、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畫卷,毫不遜色地屹立于中國文學史冊上。中國現代“五四”文藝精品伴隨著時代脈搏,承載著文化巨匠們的成就,凝固了歷史,鎖定了瞬間。隨著“善本”概念的時限下移,新文學版本書正在由儀式化崇拜和審美性走向深入的思考和版本考訂。在這個過程中,收藏熱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孤立事件,和其他許多中國文化典籍一樣,在不少人眼中,“新善本”可能就是中國傳統智慧的新標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