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冬強影像記錄絲綢之路
爾冬強影像記錄絲綢之路
爾冬強影像記錄絲綢之路
計劃用15年時間走遍絲綢之路和歐亞草原,用鏡頭留下系列的視覺文獻,爾冬強起始于2000年的這項計劃如今已過半,11月6日起至20日在泰康路爾冬強藝術中心舉辦的“偉大的土耳其”攝影展,便是本市著名攝影家爾冬強田野攝影考察的最新成果。
雄心:踏遍天下
作為一名職業攝影家,爾冬強反復深入中國西域及蒙古共和國、伊朗、土耳其等地進行采訪拍攝,他親身參與了玄奘之路、中蒙聯合考察等項目,先后推出了額濟納“喀納斯”西部考察、伊朗掠影、蒙古國紀行等圍繞西域歷史文化的攝影展,加上這個關于土耳其的攝影展,爾冬強預計將在2015年前完成自己踏遍絲綢之路和歐亞草原的雄心,并將旅途中的田野考察、各個歷史時期散落的文化遺產收錄鏡頭中,最后出版一套完整的有關絲綢之路的視覺文獻。
情結:文化震撼
爾冬強對遼闊的西域和歐亞草原情有獨鐘。每次出行前,他對要去的地方早已了然于胸,到了當地,立刻會有一種到了自己夢里的感覺。他表示,歐亞間這20個左右國家的文化綿延不斷,多個歷史時期的文化蹤跡交織堆積,有種無法言傳的厚重感。當他駐足那些蒼涼的原野,精神上會不由自主地延伸到千年以遠,他喜歡這樣的環境和對心靈的震撼。那些田野考察的日子里,他的食物是一個常人根本咬不動的餅,泡在河水里才能吃;他的住宿是隨身攜帶的帳篷,每天自己動手營造天然住所,對長期生活在上海、平時作派有點雅皮的他而言,居然十分適應,爾冬強因此自認身上有著難以考證的北方游牧民族血脈。他說,絲綢之路上有個地方的人說“我愛你”,叫“我的肉”,充滿陜北口音,這真是歷史文化疊加的產物。
爾冬強深有感觸地說,在中國歷史里,作過世界性精神游走的只有玄奘、張騫、鄭和等為數不多的先輩。在現代考古學興起的這100年里,世界舞臺上幾乎見不到中國人的身影,在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的年代,絲綢之路上中國人只能充當挑夫、伙夫和向導,今天終于有機會、有實力,帶著器材、駕著吉普車自由馳騁在歐亞廣袤的草原上,這是歷史給予的機會。
升值:堅持獨特
隨著影像作品收藏的升溫,爾冬強攝影作品的價值漸漸被重視,如今,各大拍賣公司開始推出影像專場,爾冬強藝術中心早在好幾年前就開始銷售攝影作品,近期銷量大增,海外人士大批購買。但爾冬強卻從不跟風,他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精神——上世紀80年代,他就以收藏整理本地民俗文化而被媒體關注;90年代,他轉向老上海建筑文化的系列考察和視覺留存;新世紀以來,他把目光投向歐亞草原,幾十本精美的攝影畫冊就是他的雪泥鴻爪。他說,不管市場如何變化,自己后半生的唯一追求就是尋覓人類歷史的精神遺產。很快,他又將行走布里亞特共和國、圖瓦共和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