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催生藝術品投資守望者
天價催生藝術品投資守望者
天價催生藝術品投資守望者
近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迭爆天價,其“暴利”效益令很多投資者趨之若騖,藝術品投資開始駛上高速路。但專業人士提醒,投資藝術品一定要量力而行,宜長線投資,不要具有太多的投機成分,如果一味追求價高,當心自己成為藝術品投資的最后守望者。
投資者蜂擁如潮
據某藝術品拍賣公司的劉經理介紹,在2004年以前,公司開拍賣會的時候,盡管拍品種類較多,但是,參與競買的人卻寥寥無幾,拍品不僅拍賣不出高價,而且拍賣出去的數量也很少,一般情況下,一場拍賣會下來,能有40%左右的成交率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自從進入了2004年,藝術品的拍賣就開始逐漸火了起來,為什么火?當時誰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來我才知道,是因為受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升溫的影響,帶動了國內藝術品拍賣的走火。就是從那年開始,藝術品的投資開始日漸紅火,競買隊伍也開始逐漸壯大,藝術品的拍賣價格更是一飛沖天,所謂的天價藝術品便開始頻繁誕生?!眲⒔浝碚f。
據文化部門的相關統計,全國從事藝術品投資和收藏的人數正呈歷年增長的趨勢,而且增長幅度驚人。統計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藝術品投資和收藏的人數為1000余萬人,到2000年的時候,就增長到了3000余萬人,而在2005年時,就已經增長為7000余萬人。而今年的最新統計顯示,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這支隊伍已經超過了1億人。參與藝術品收藏和投資的人士及其成交額,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
“由于藝術品的暴利效益顯現,導致很多藝術品投資的門外漢也攜帶巨資‘捧場’,這樣的情況下,藝術品拍賣不火都難。正是因為大量資金的涌入,近兩年,全國藝術品拍賣公司和畫廊也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冒了出來。據我了解,國內現有大小畫廊、畫店上萬家,僅2002年建立的北京798藝術中心一地,當下已有百余家畫廊。而藝術品拍賣公司也有上千家之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新成立的,有的則是從別的行業轉行而來。與此同時,全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也呈幾何倍數增長?!北本┮淮笮退囆g品拍賣公司的杜經理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投機成價格推手
“你沒有看到,去年的藝術品拍賣場面有多么的火爆。那時候,給我的最大的感覺就是,競買人根本就不是在買藝術品,而是在瘋狂地賭錢。不管拍賣的是什么樣的藝術品,只要藝術家本身具有一定的名氣,或者是該藝術品曾經被宣傳包裝過,或者是某位藝術家的應酬之作,無論起拍價定得多低,在經過一番‘肉搏’之后,一定會有一個連拍賣師自己都不敢想象的結果,要么高出起拍價數倍,要么高出幾十甚至幾百倍。拍賣場面競爭之激烈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正是因為這樣,才不斷有刷新記錄的藝術品誕生。”杜經理介紹說。
“現在的藝術品看起來價格比較高,很多媒體都驚呼‘天價’,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這里面要分兩層意思:一是所謂的天價,二是真正的天價。所謂的天價具有物超所值,而真正的天價是物無所值。比如某些名家的代表作,由于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或者特殊的歷史意義,哪怕就是拍賣出了幾千萬甚至上億元,都不可能成為‘天價’,因為該作品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就可以來衡量的。在國外,動不動就是幾千萬美元、歐元,都不能稱其為天價,在國內,幾千萬上億元又何來天價呢?而真正的天價是那些根本就不具備任何意義的藝術品,從它的本身來說,沒有實質性的意義,但是,由于過度的‘包裝’,這些藝術品被賦予了‘價值’的神秘面紗,最終因為只值幾千元的藝術品被推高到了幾十萬甚至幾百上千萬元。這才是真正的天價,簡直高得離譜?!鄙虾D乘囆g品拍賣公司的羅經理說。
他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發生,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投機者的杰作。為了博取高額的投資回報,很多投機者往往將藝術品買來后,擱置數月,再對其進行“包裝”后就轉手拍賣,從中賺取暴利。
別成孤獨守望者
“我從事藝術品收藏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圈內圈外的朋友熟人都不少,雖然大家都熱衷于藝術品投資,但是,我發現,拍回書畫真正作為收藏欣賞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大多數買家都是投機的成分居多。由于是投機,在價格上肯定就要追求高收益高回報,因此,很多本身不具備收藏和研究價值的藝術品,被強行賦予了高價值。這樣,投機者之間買來買去,價格節節攀高,前面的使傭者和中間的投機者都是最大的贏家,越往后,其利潤空間就越狹小,最后,由于藝術品本身不具備的一些優勢和條件,最后的買家很難再找到下家,就會淪落為高價的守望者。”劉經理說。
他認為,現在的投資收藏隊伍之所以增長得這么快,并不是真正的收藏者在增多,而是投機者的數量增加了不少。投機者越多,藝術品拍賣市場就越競爭激烈,就越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旦投機者減少,市場就會得到有力的調控。如果不理性投資,很多現在看起來是最大贏家的投資者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最大的輸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