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巷將“變身”書畫長廊
定慧寺巷將“變身”書畫長廊
定慧寺巷將“變身”書畫長廊
昨天,記者從滄浪區雙塔街道獲悉,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往來蘇州必到的定慧寺巷,將規劃建設成為一條書畫藝術長廊,吸引和培育一批上檔次的規模型藝術品、民間工藝品經營單位,與現有的金沙閣、真寶齋、吳作人藝術館等相銜接,形成市區內一條集書畫藝術品產、供、銷服務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帶。
定慧寺巷東起官太尉河、西至鳳凰街,全長294米、寬5-11米。現存古跡有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始建于宋代的定慧寺、清代詩人袁學瀾故居、壽星橋和官太尉橋等古跡。據傳,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與定慧寺住持僧守欽友善,往來蘇州必寄寓寺中。經過37號街坊改造和“兩街一河”綜合治理后,定慧寺巷附近環境優美,官太尉河兩岸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及控保建筑集中,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慕名前來。
目前,定慧寺巷內除去金沙閣、真寶齋、吳作人藝術館等三家以經營、展覽藝術品為主的單位外,其余個體商戶大多以經營餐飲、茶館、服裝、日用品等為主。沿街商鋪雖然建筑采用了明清風格,也懸掛了木制匾額,但商業形態散亂,沒有形成集聚效應。再加上定慧寺巷西入口連接著鳳凰餐飲美食街,一到用餐時分,巷內停放的機動車輛常常阻礙交通,使行人往來不便。
“依托官太尉河周邊歷史風貌和鳳凰街餐飲休閑文化,吸引收藏品愛好者和游客,在欣賞名勝古跡和沿河風光的同時,選購琳瑯滿目的字畫、工藝品……”據雙塔街道負責人介紹,為改善定慧寺巷業態的散亂現狀,雙塔街道結合該巷歷史地理文化等實際,將在這里規劃建設一條市區內的書畫藝術品長廊。今后,創意人士、藝術工作者在此可以發揮創作靈感,擴大知名度;文人和游客在鳳凰美食街吃、住的同時,附近又有了“娛”的去處,在巷內“一條龍”買到紅木雕刻、銅腳剪刀及桃花塢年畫等蘇州民間工藝精品。而更重要的是,隨著人氣的聚集,可以有效整合定慧寺巷周邊的商業資源,充分發展其延伸的現代服務產業。居民還可以把自己家中的收藏品拿來鑒定、交流。
根據規劃,在3年內,定慧寺巷內將開辦書畫工作室、展廳畫廊、拍賣公司、工藝品商店以及文化茶樓、餐館等,形成書畫藝術品產、供、銷一體化服務的文化產業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定慧寺巷對入駐商家的要求,是國內一流的知名書畫家作品、手藝精湛的民間工藝大師作品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