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雕塑具國際性 中國雕塑市場溫火"煲"熟
當代雕塑具國際性 中國雕塑市場溫火"煲"熟
當代雕塑具國際性 中國雕塑市場溫火"煲"熟
時間:2007-11-08 00:00:00 來源:北京商報
資訊
>當代雕塑具國際性 中國雕塑市場溫火"煲"熟
|
| 青年雕塑家孟德武的作品《同心協力》將在“2007當代雕塑開放展”展出 |
|
由文化部主辦、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藝術品投資與收藏博覽會將于今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2007當代雕塑開放展”作為博覽會的外圍主題展覽,為全免費開放式公益性展覽,其參展對象以從事當代雕塑藝術創作的藝術家為主,同時還接納本博覽會參展機構額外提供的當代雕塑藝術品。
作為“當代藝術品”板塊中的重要組成元素,當代雕塑作品正逐步進入人們的收藏視野,并逐漸開始活躍在藝術市場中,無論成交量還是總成交金額,近幾年都有了較大增長。但相對于天價迭出的書畫藝術市場而言,顯然,雕塑品市場仍然有些不溫不火。
本土雕塑收藏群尚未形成
盡管不時有雕塑作品拍出高價,甚至已有當代青年雕塑家的雕塑作品拍出二三百萬的高價,但這只是一種個別現象,不具備普遍性。
同時,雕塑品拍賣的成交率還明顯低于成熟藝術種類的作品,雕塑品拍賣成交量遠低于油畫等成熟的藝術門類藝術品的成交數量。在已成交的高價雕塑作品拍賣中還呈現出一個很明顯的“西傾”現象,即高價收藏家大多來自外國,外資成為中國雕塑市場的主力軍,撐起了中國雕塑市場的大半片天。中國當代藝術門戶網站策劃人、主編戴卓群這樣告訴記者。本土收藏家對雕塑的熱情尚未被完全喚起,中國也并未真正培育出成熟的雕塑收藏群體,這也成為制約中國雕塑收藏發展的瓶頸之一。
雕塑市場呼喚機制完善
“目前中國的雕塑市場還不完善,中國雕塑市場渠道狹窄,發展嚴重滯后”,戴卓群直言。由于受關注程度與油畫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長久以來,雕塑品一直就躲在當代藝術市場的某個不起眼的小角落里,眼看著其他藝術門類作品不斷火爆。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復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雕塑市場尚未形成完善的運作機制,幾乎沒有相關組織對雕塑的運作進行規范、引導,一般雕塑家也都沒有經紀人為其做代理、包裝、訂購等工作,雕塑市場無章可循,雕塑家很難找到推廣自己的合理有效的方式,即使個別雕塑家有所突破,也都是孤掌難鳴,很難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對于促使整個雕塑市場的活躍更是杯水車薪。
當代雕塑藝術具有國際性
據悉,目前小件雕塑和油畫在美國已經能夠“并駕齊驅”,進入各種場合,很多地方設有雕塑獨立的畫廊,美國的小件雕塑市場已經走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相形之下,中國當代雕塑的收藏市場剛剛啟動,尚顯稚嫩,但中國人向來就有著喜好收藏的傳統,盡管中國收藏家收藏雕塑藝術品的行為尚未風行,這恰恰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雕塑市場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
同時,一批新興的專業雕塑家風頭正勁,功力深厚,藝術語言獨特,比如參加“2007當代雕塑開放展”的青年雕塑家中的劉若望、孟德武等青年雕塑家的作品個人風格鮮明、內涵深刻,這為雕塑收藏創造了良好的先天條件。“近年來,一批當代青年雕塑藝術家被國外收藏家看好,其作品無論在風格上還是在藝術性上都具備相當強的國際性,雕塑市場正在孕育著藝術品投資市場的下一個熱點。”文化部市場發展中心主任助理胡月明如是說。
誠如胡月明所言,當代中國雕塑藝術家觀念性增強,其作品的藝術品格和藝術價值蘊涵著非常大的升值空間,這些作品藝術價值的發掘無疑將為吸引資本涌入注入動力;單就價格而言,我國雕塑品價格大約只是紐約雕塑市場雕塑品價格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而隨著中國與世界的全面接軌和我國當代雕塑藝術家更多地被世界藝術市場接納和認同,我國雕塑品價格也將更多地與世界市場上雕塑品的價格相接近,中國雕塑將成為當代藝術中一個全新的被國際市場追捧的熱點。
“前幾年當代藝術的最大熱門是油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雕塑市場將會復制油畫市場的春天。”戴卓群告訴記者。“2007當代雕塑開放展”或許就成為這個春天的序曲,讓我們對這一切拭目以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