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海云相的卍紋
吉祥海云相的卍紋
吉祥海云相的卍紋
卍”形的紋飾偶爾會烙刻在一些古器物上,請千萬別把它誤會成反向的納粹標志“卐”。它可是佛教中代表著吉祥的符花和紋飾。
“卍”是遠古時代生活在地中海與阿拉伯海周圍諸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特洛伊、埃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后被古代一些宗教沿用。初時古人把它視作太陽與火焰的象征,之后逐漸衍化成吉祥標志的符號,且為各部落人們普遍認同與接受。在古印度,“卍”紋被視作能涌出千百色晃昱寶光的瑞相,充滿智慧、神圣、空靈、莊嚴與慈悲的象征。
兩漢之際,慧風東煽,卍字傳入中土,華夏文化融入其中,中國佛界與信徒亦視其具有吉祥和功德,附有神秘色彩的符號。南北朝時,它被佛經詮譯為“萬”字。唐代玄奘法師將它釋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而后,女皇武則天又把它定為“萬”字,意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施于萬物。從此吉祥的卍符花在民間和佛門信眾間廣泛流行,其含意亦得到不斷擴充。
十年前我在姑蘇文廟古玩攤場中尋覓得一枚清代黃楊木雕橢圓旱煙盒(見圖),長11厘米。盒周遭滿雕由曲折條紋相牽連的卍符紋,隱喻著周而復始,輪回循環,綿延不斷;又蘊含了萬古長青、萬事如意、萬壽無疆與萬象更新、萬事大吉等功德無量的境意。因“卍”在梵文中讀“舍利踞蹉洛剎那”,意為“吉祥海云相”。故該盒上下兩端雕琢了象形的海浪與天云,又將中間一梗豎紋連向兩頭的浪尖與云腳,使盤延其間的“卍”紋吻合了梵語中即:呈現于大海云天之間的吉祥象征。此卍紋旱煙盒該是清代佛門弟子或居士、信徒的所遺之物,我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