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藏書有望拍出百萬天價
揚州藏書有望拍出百萬天價
揚州藏書有望拍出百萬天價
1998年5月,揚州古籍書店秘藏60年,一部真實記載了日軍侵華暴行的珍貴史料——《鎮江淪陷記》手稿在京拍賣。為使這史料回到故鄉,鎮江百萬市民紛紛解囊,但終被香港某傳媒公司代表以12.65萬元高價拍走,創造了當時抗戰史料拍賣價最高紀錄,鎮江只好望“書”興嘆。日前,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的這一珍貴史料,在北京神秘現身,擬定于12月1日舉行的易手轉拍,再次引發業界強烈關注。
■連線北京
國家一級文物再次現身起波瀾
11月4日,一部真實記載日軍侵華暴行的珍貴史料——《鎮江淪陷記》手稿在北京國際俱樂部飯店對外展出,這部珍貴的史料將于今年12月1日在北京亮馬河飯店通過北京匡時拍賣行競拍易手。新華通訊社等國內強勢媒體給予了極大關注,眾多北京市民頗感震驚。
昨日下午,記者連線北京匡時拍賣行。該行市場推廣部金曉遠經理告訴記者,1998年5月,《鎮江淪陷記》手稿拍賣一事曾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這次拍賣事件也被載入“1998年中國拍賣年度大事記”。
金經理說,2002年10月,全國人大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根據新《文物法》和《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而制定的《古籍文獻定級標準》中,“古舊書能定為一級文物的參考標準”第6條,把《鎮江淪陷記》特別舉例,列為國家一級文物。文件原文如下:……6.反映中華民族抗御外侮、反抗侵略的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獻,如北京中國書店1998年拍出的手抄本《鎮江淪陷記》(126,500元)、《八·一三日記》(22,000元)等。
■揚州發現
古籍書店倉庫驚現珍貴史料
關于這部手稿的來歷,北京匡時拍賣行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1937年12月8日,作為當時江蘇省省會的鎮江先于南京五天在日寇鐵蹄下淪陷。時任鎮江工廠股份兩合公司總經理的張懌伯先生,守廠兩月之久,親眼目睹日軍種種罪行,遂將所見所聞記錄成文,由揚州古籍書店秘藏60年后,方才面世。
記者昨輾轉聯系多人,才找到了1998年親手將此珍貴史料委托北京拍賣的揚州古籍書店時任負責人徐應成老先生。64歲的徐老對十年前《鎮江淪陷記》手稿發現之事記憶猶新。徐老告訴記者,1998年初,他和書店職工在清理倉庫時,無意間發現了這本原版的《鎮江淪陷記》,雖然歷經60年書頁發黃,但書中文字工整,確系作者張懌伯傾心而作。
徐老告訴記者,此本《鎮江淪陷記》為1938年張懌伯先生自印本書稿,可能由當時揚州愛國人士索要所得,藏于書店“深閨”中,無意間保存了60年。當時,鎮江組織百萬市民捐款3萬多元欲購回,揚州古籍書店難以估認其實際價值,無奈之下遂委托北京中國書店進行市場競拍。
首次拍賣日本人多次叫價
“當時,國家文物局獲知手稿的具體情況后,指示北京文物局發出特別通知,中國書店1998年春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拍賣的《鎮江淪陷記》拍品屬革命文物,嚴禁出境,更不能落在日本人手里。”徐應成老先生向記者回憶道。
1998年5月,在北京中國書店舉辦的春季拍賣會上,《鎮江淪陷記》作為為數不多的革命文物,與僅存在世的《八·一三日記》同期拍賣。
徐應成說,在北京的拍賣會上,他們的壓力非常大,前后制定了多套競拍方案,揚州古籍書店作為競拍方參會,如果有日方人員競拍至最高價,揚州必須以更高價格拿下此拍品。實際競拍時,確有日方人員參與競拍。拍賣當天,《鎮江淪陷記》手稿激烈競價過程中,鎮江競拍方在9萬元時打了“退堂鼓”,日方人員也多次叫價,在10萬元時止步,直到競拍的最后兩輪,發現沒有日方人員叫價時,他們才大大松了一口氣。
經過十幾輪競價后,《鎮江淪陷記》手稿以高于預估值十幾倍的價格落槌,創造了當時抗戰史料拍賣價最高紀錄,被香港某傳媒公司代表以12.65萬元高價拍走,據說競拍成功方意欲將《鎮江淪陷記》拍成一部抗戰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八·一三日記》也以2.2萬元的價格拍出。鎮江市民代表因預先對成交價格估計不足而未能競得《鎮江淪陷記》手稿,但鎮江人民踴躍高漲的愛國熱情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