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藝術市場近幾年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亞洲的許多國家。在各類國內藝博會上都能看到大量韓國畫廊和機構的身影。阿拉里奧畫廊、表畫廊、樸敬美畫廊、具天藝術等等各種背景的韓國畫廊已經在中國藝術圈各占下一塊地盤。近期,又有更多韓國當代藝術展展出。可以說,繼影視、音樂之后,在當代藝術領域,韓國再次向中國市場挺進。
韓國因為奧林匹克運動會一夕成為世界目光的焦點,以及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賽,都將韓國與世界拉起了緊密的關系,不僅政治經濟的改變,文化藝術與世界的交流更是蓬勃,首都首爾幾乎變了另一個模樣。
人們開始將眼光放遠,離開國內自身的紛擾與歷史糾葛,改為關注世界正在發生的大事,1994年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Nation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orea)將美國“惠特尼雙年展”(Whitney Biennial)搬到了韓國展出、1995年“光州雙年展”(Gwangju Biennale)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為數眾多的藝術家參與。1994年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規劃了“民眾藝術15年──1980-1994”回顧展,其實也以此正式宣告“民眾藝術”走入歷史,此運動已經不再是當前藝術家需要高舉的了。
擁有深厚傳統的韓國藝術,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韓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產生了密切的聯系,整個藝術氛圍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在東亞地區較早地從傳統形態轉向現代形態,涌現出許多不僅在韓國畫壇著名并在國際畫壇有影響的藝術家,形成了多元并存、富有生機的藝術發展面貌。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藝術北京2007當代藝術博覽會上,連同主題展邀請機構共有116家,亞洲藝術機構占到了80%,其中,除多家北京本土畫廊外,韓國是參展畫廊最多的一個國家,達到了13個,甚至超過了來自中國香港和臺灣的畫廊數量。在這些韓國畫廊中,既有阿拉里奧、琴山畫廊這些在業界有一定影響者,也有Bitmap、Nine Gallery等新面孔。
韓國畫廊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已經多時,Artside(阿特塞帝)畫廊從10多年前開始就在國內介紹中國美術。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繁榮,現在更多的韓國畫廊力量加入到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競爭當中。2005年末,號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畫廊”韓國阿拉里奧畫廊在望京的酒廠藝術區開幕。2006年3月,韓國 “表”畫廊也入駐北京酒廠藝術區。在2006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上,排名前三的韓國畫廊無一缺席。2007年,樸敬美畫廊、Artside畫廊等韓國畫廊相繼在北京開設了空間。從2005年以來在中國新開設的畫廊分支機構就有10余家。可見韓國美術界正在積極地進入中國市場。
中央美院人文學院副院長趙力介紹,韓國的藝術品市場雖則晚于日本而成熟,但由于形成了國家贊助、企業贊助、個人贊助以及處于擴張期的畫廊發展形態,因此不僅目前在整體態勢上呈現壓倒日本的事實,同時也不斷彰顯出驚人的發展后勁。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韓國藝術品市場已形成了所謂“產銷兩旺”的情形。一方面韓國的藝術家因國家、大企業的大力贊助以及畫廊等藝術經營機構的推廣,而揚名國際,其作品的價格一漲再漲;在另一方面,韓國藝術品市場還大量引入國際性的藝術資源,從而推動了其自身的國際化進程。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對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引入,截至到去年年初,中國第一線以及第二線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們基本都已在韓國粉墨登場了一遍,其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更大推廣與收藏計劃也在籌劃或實施之中。
阿拉里奧北京藝術空間總監尹在甲他認為,之所以選擇在中國開辦畫廊,因為當代美術的趨勢正在走向中國,他很看好中國藝術市場的前景。據他分析說現在東亞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5%左右,而去年的全球藝術品交易額中,亞洲才占5%,他認為這種不相稱的狀況未來將會改變,“也許10年左右,東亞的藝術品交易額會增長到占全球藝術品交易額的20%,那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了”。
近年的亞洲美術市場充滿泡沫,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沒有合理的標準,有時購買的作品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降,甚至低于購買時的價格。尹在甲表示,中國、韓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的確都很高,比如方力鈞的一件油畫價格可以抵得上伊門道夫兩件作品的價格。為了將來能和歐美大畫廊有一拼,首先要做的是確保優秀藝術家的生存與發展,要幫助亞洲的藝術家重新整理價格。但這個期限很長,5年至9年都不止。
 |
動作語言
繁復的西方古典油畫外框、幾種顏色的紗布、玻璃膠包裹的鐵絲彎曲的擬似中國傳統的行草書法,以及圖片、鏡面等等現成品。這些看似沒有必然聯系的各種材料拼接、并置、懸空在一起,呈現出美麗、混雜、凝重的視覺張力。在798藝術區北京MONO當代藝術空間展出的“懸置——崔憲基作品(2006-2007)”展,崔憲基的新作是以一系列“懸置”的繪畫、裝置等綜合樣式來展現的。這不僅是崔憲基對表面形式感和空間予以強調的抽象表現,還在于他的藝術創作既與傳統的延承聯系,又存有與中、西傳統的不同差異,更是他對古典繪畫傳統的重新審視與態度。
此次展覽是藝術家崔憲基從2006~2007年的作品中精心挑選,可以說是過去14年實驗藝術生涯中最為重要的綜合性發表。也是著名策展人馮博一先生精心策劃的本年度最重點推出的個人展。
崔憲基新作的價值意義是對不同時期經典作品和攝影的審美趣味、樣式的顛覆,也是拼貼與建構性的嘗試,還可以說是對傳統經典的具有當代性的重構和實驗。同時,在“懸置與被懸置”中,將諸種圖像、符號、現成品等等予以糾纏與遮蔽,從而映照出我們今日世界的世事變遷總是遠遠快于時序的更替,永遠不會是你昨天想象的模樣。
崔憲基的符號藝術是動作語言。一切意義皆始于符號,無論是有意或是無意,意義都是沿著無知之路通向智慧之都。
轉印在畫布上的百幅西方名畫和世界各國國旗圖案,被縮小得密密麻麻,排列在擁擠的空間中,又被崔憲基以濃烈的黑紅兩色和粗暴的線條涂抹得面目全非,可能令“有教養”的西方人心中懊惱。 崔憲基把西方古典奢華的油畫畫框,全部用絲綢包裹住,用來提醒國人應當自主地審視國際間的文化距離……
展覽通過這一系列的作品展開,它不合乎我們理想的標準,卻展現了超出想象力的能量,邀請各界媒體以不同的觀念、媒介及語言方式來表達對以上問題的認識、思考、判斷。
展覽截止日期:2007年11月10日
色彩空間
“表”畫廊已經是中國藝術博覽會上的常客了,自從2004年4月在北京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上首次登臺后,其推出的李容德雕塑作品至今令人記憶猶新,似乎已經成為“表”畫廊的形象代言,并在之后的許多藝術展會上頻頻亮相。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表畫廊”已經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近日,在剛剛結束了展現韓國現代藝術最新動態流向——韓國12位藝術家“走在線上”聯展不久,又為中國觀眾帶來了崔善 個展。
崔善 不但是位對東亞美術進行了長期研究的學者,而且他更是將東亞美術當成自己創作根源的藝術家。他曾經主修韓國畫,并在位居韓國古典美術研究泰斗地位的干松美術館學術研究部門里擔任學者長達8年之久。崔善 受的是韓國最有歷史最傳統的美術教育,但他卻能借鑒西歐現代油畫的特點而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同時崔善
也畫油畫,這點從他的履歷上來看有點矛盾,崔善 選擇油畫創作的理由很明顯,油畫與東亞美術的整體感覺是不同的,他認為能通過補足某種條件或者是迂回油畫在東亞美術實踐中引起的矛盾的方式是能夠達到他想要的狀態的。
崔善 的繪畫作品自身展現了色彩空間的再現。他的色彩直接體現在衣服上、包裹上、事物的配置上、作為色彩的繪畫和通過色彩排列的事物的區分中。完全用色彩來詮釋事物的特性在現代繪畫藝術存在論的層次上與東亞繪畫是有交集的。他的繪畫作品繼承了西洋畫的優點,這在他的畫中得以體現。他在布料上運用了純度很高的色彩,層層疊起光芒閃目,手法非常獨特,著重體現了重色。通過色彩的重疊與展開,面積和對比的驚險比例感還有在相對寬廣的色面中的顏色排列,色彩已經不單單只是色彩了,色彩的如何再現決定著作家的深度。
展覽截止日期:2007年11月19日
風景繪制
北京樸敬美畫廊正在展出Imagery Play展,展示了來自韓國、中國、日本和歐洲14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在繪畫、素描、印刷、視頻及裝置上對圖象的處理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參展的藝術家既包括知名的藝術家,也有年輕新興的一代。他們的作品對圖象的詮釋、駕馭及創作都有創新性與獨特性。
由于韓國文化、歷史背景與中國相近,比起歐美,韓國藝術作品在接受度上更加容易受到關注。還有賴于韓國畫廊與中國畫廊之間的合作不斷增多,而且比較注重學術價值,注重長期效果。業內人士表示,另一原因則在于年輕的收藏家群體的成長。當代藝術市場已經完全多元化,單一的藝術風格已經不能再一統天下,創作力量的年輕化、畫廊的年輕化也促使了新興藝術、新興收藏力量的成長以及年輕化。
在Imagery Play展上,其中韓國藝術家Sunny Kim (1969年) 和 Myung-jin Song (1973年) 通過對圖象夸張、縮減的處理創造出了一種新的風景畫形式。Sunny Kim的作品涉及“忽略具體細節和實質元素”的傳統韓國風景繪制風格,并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視覺語言當中,從而引出一種新的對風景畫的詮釋方式。Myung-jin Song的作品專注于特定的色彩和簡單勻稱的元素,概念性地把風景畫的特點做了機械處理。
展覽截止日期:2007年11月10日
韓國計劃
在亞洲當代藝術中,韓國是獨特且富有活力的,他們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自身的定位和對韓國在亞洲文化中的獨特性的思考都值得我們比較和討論。
在西五藝術中心,韓國計劃參展的藝術家是從“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藝術家入駐計劃”中挑選的8位藝術家。參展作品包括裝置、影像、綜合材料、雕塑、丙烯以及紙上作品。
韓國藝術家李淳珠曾留學法蘭克福造型藝術學院,她直覺的描繪人際交往中某個片段、瞬間,畫作造型簡潔,頗具童趣。申東媛的作品則顏色素潔淡雅,將陶瓷的擺置功能延伸至墻面,成為油畫一樣可懸掛的藝術品,三維到二維的過渡,不是倒退而是拓展。她的一些陶瓷作品遠看像縫制的,有細密的針腳,其實是燒制加雕刻而成的,嚴格來說,她創造的是陶瓷雕塑。
樸 一描繪的是家鄉一山的風景,一山是近年來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十大城市之一。樸 一筆下模糊的風景記錄了文化的變遷和環境的傷痕。
許美子則以造物主的姿態凌駕于她筆下的花草樹木之上,而體現出對當代人本主義的批判,人們往往自詡為宇宙的中心,是能思考能賦予他物意義的唯一存在,許美子的作品富有超越和批判的智慧。
眾所周知,韓國藝術家對抽象藝術懷有極大的熱情。韓國的抽象藝術排斥傳統的規律與價值觀念,追求人的自由精神的直接表現。
李支鉉砸爛的書籍從韓文的《四書五經》到照片、莫扎特的樂譜,不一而足。是對真理質疑,是藝術家自我能量的發泄,還是對“死亡了的知識”的激活、再創作,這些問題留待觀者自己思考。
而在美韓兩地舉辦過多次展覽的高山金,兩幅人造珍珠作品的靈感來自日常閱讀的經驗,是創作媒介的一種探索。使人們在展覽中,深深地感受到韓國藝術家們的作品反映了對人與自然命運的憂慮以及希望。
作為一級市場的重要平臺,當代藝術博覽會不僅應該成為商業畫廊賣場,還應該為新興的藝術、新興的畫廊、新興的收藏事業提供一個機會。“韓流”襲來,對于收藏家來說,正顯示出一個新的收藏、投資趨向,那就是他們可以窺見未來亞洲當代藝術的些許端倪。
展覽截止日期:2007年11月13日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