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藝術家太深奧?觀眾太淺薄?
現代藝術:藝術家太深奧?觀眾太淺薄?
現代藝術:藝術家太深奧?觀眾太淺薄?
時間:2007-11-06 00:0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名家
>現代藝術:藝術家太深奧?觀眾太淺薄?
 |
世界著名的三大藝術展覽之一美國芝加哥藝術展五月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家藝術博物館和知名畫廊云集芝加哥會展中心,其中紐約一家畫廊展示中國當代青年畫家的作品。
“眼睛、鼻子、胸、小腿、屁股……”側光之下,年輕的舞者二高嘴中念念有詞,雙手不斷拍打著嘴中念出的身體部位,身體隨著音樂的節奏而扭動,坐在四周的觀眾神情專注,卻又略顯茫然。音樂漸漸遠去,二高慢慢走出舞臺,觀眾蜂擁而出,邊走邊笑著說:“呵呵,這就是現代藝術。”
日前,上海北竿山國際藝術中心,這出名為《我的弗洛伊德》的現代舞拉開了第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魅客現代藝術板塊”的帷幕,舞蹈由畢業于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專業、現任廣東現代舞團培訓部現代舞和即興課導師的二高自編自舞,作品的介紹也頗有弗洛伊德的風格:“關于性別和身體,沒完沒了地思考著。夢里看見的啤酒瓶裝滿美味汽水、粗獷的身體輕盈地跳動。錯位得及時,瑪麗說愛上露絲,皮特心想著羅撥。奇怪的想法,我是否心理有問題?”
二高舞得很投入,晚上十幾攝氏度的氣溫下,只穿著一件貼身小短褲和一件薄外套,卻大汗淋漓。相比之下,幾十名觀眾就略顯“冷靜”,離開的時候還相互問著“看懂了嗎?”有人答道:“看不懂就對了,這就是現代藝術。”引來一片笑聲。而作為當晚主打的《舞聲舞息》雖然獲得了不少掌聲,但不少觀眾的感受卻是“好看,但沒看懂”。
不僅舞蹈如此,同時舉行的4場視覺藝術作品展也有同樣的遭遇,韓國裝置藝術家車柱滿利用煤炭和木條等環保材料,搭建起“屋中之屋”,體現環保的概念,而卻有觀眾在研究是不是在表達房地產大熱。至于中國油畫家蔡小華的一組超寫意油畫作品,也被觀眾評價為:“在家里閑著沒事干畫出來的”。
究竟是藝術家們太深奧,還是觀眾們太淺薄,難道現代藝術成了藝術家們的自娛自樂?
所謂現代藝術,是一種含混的泛指,在另外一個時期,另一個場合,它或許被稱為新潮藝術、前衛藝術、當代藝術、先鋒藝術、實驗藝術甚或邊緣藝術。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不僅裝置、行為、影像、架上繪畫中的“波普”、“潑皮”、“艷俗”、“卡通”等等被稱為現代藝術,甚至一些運用傳統現代派手段制作的學院派作品,也往往都被籠統地歸入現代藝術之列。
實際上,對近些年才發展起來的現代藝術到底該如何評價,人們的看法并不一致。在一些現代藝術創作者的眼里,現代藝術也是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更多的普通人卻表示“看不懂”,甚至有人貶斥現代藝術創作者“吃飽了撐的”。
“藝術是每個內心的體驗,1000個人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看得懂看不懂都是藝術”,“藝術就是一些瘋子搗鼓一些別人看不懂的東西,看得懂的就不叫藝術了”,“要是你能夠想出藝術家腦袋里面一天到晚想的是什么事,那么你也是藝術家了!”“現代藝術,各人可以按照各人自己的想法去理解!”這是一些網友對現代藝術的評價。
一提起現代舞,大多數人會搖頭,要么因為沒看過,要么認為看不懂。一位現代舞表演者表示,現代舞相對于其他舞蹈形式來說,更注重于藝術家內心的感覺,并通過形體充分展現出來。欣賞現代舞不應去強調是不是看懂,是不是表達什么主題或者能不能接受教育,而應欣賞它通過形體所表達出來的美以及給你帶來的那瞬間的感受。就像欣賞交響樂、爵士樂一樣,根本不存在什么叫聽懂,什么叫沒聽懂,而是看音樂本身是否給你帶來美感和遐想。確實,在“魅客現代藝術板塊”開幕晚會上,由6位年輕舞者表演的《舞聲舞息》雖然表達的意義并沒有完全被觀眾理解,但其融會了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墨西哥等國傳統舞蹈元素,并被巧妙地融入現代舞肢體表達中,也贏得了觀眾的不少掌聲。
不久前,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在北京海淀劇院演出了3臺風格迥異的現代舞——《冷箭》、《朝圣路Ⅱ》和《看上去像只鷹》。雷動天下現代舞團總監、藝術總監曹誠淵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真正的藝術,都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沒有自我,全是觀眾的話,那還叫藝術嗎?”
曹誠淵認為,現代舞不是一種形式性的東西,而是一種思維的方式,是舞者對世界的認識。“有些觀眾會說,這個現代舞看不懂,說這話的人往往是看起來懂藝術的人,他們看舞蹈,只是拿一種慣常的東西去套,套不上的就不美。現代舞就是要解除這些禁錮,告訴他們,這世界有那么多不同的資訊,不同的形狀,不同的質感,怎樣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感受。”
事實上,大眾普遍對現代藝術持不接受的態度也是現代藝術創作者所了解的,如何讓普通人也喜歡現代藝術,讓現代藝術更具普遍性,是創作者們非常頭疼的事情。
而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陳育強在做客何香凝美術館“人文之聲”講座時也表示,現在的現代藝術,很多人說看不懂,看不懂的原因就是藝術家創作時沒有從公共大眾的角度去考量或思考藝術本身,導致產生了疏離感。
一位美術從業者對目前現代藝術存在的一些問題痛心疾首:“許多畫家連基本功都不扎實,就畫起抽象油畫來了,然后就開始自圓其說,這也叫做畫家嗎?所謂的個性化對他們來說就是要與眾不同,完全放棄了美學和人們的感受。”
就在“魅客現代藝術板塊”開幕的前一天,藝術家陳丹青在北大發表演講時被觀眾提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關于如何看待現代藝術,而陳丹青坦言,很多現代藝術自己也看不懂。但是,他強調,不要去問一個東西有什么意義,先去看,看得越多就越覺得不需要急于下結論。
因為擅長“在女性身體上作畫”而在國內外引起轟動的四川美術學院張強教授,曾在其著作《迷離錯置的影像——現代藝術在中國的文化視點》序言中這樣表示:“不管我們曾采取過什么樣的態度,是用冷漠或鄙夷的眼光去看待,還是以熾熱和激情去加以鼓勵,現代藝術在中國,畢竟已經度過了它最初的試探,真實地進入到了現實生活的空間之中,成為我們精神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身邊物件不斷翻新的造型及其蘊含的多向創意,無時無刻不在揭示著:現代藝術實際上已掠過了我們的身邊,我們生存的相當一部分空間已經罩染上了它的色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