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巴尊珠的藏紙情結
強巴尊珠的藏紙情結
強巴尊珠的藏紙情結
“西藏的歷史是記載在藏紙上的。”說起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藏紙,60歲的強巴尊珠眼中閃出朝圣者般赤誠的光亮,“布達拉宮、大昭寺等宗教圣地收藏的經書能夠歷經千年風雨而保存完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典籍所用紙張都是西藏獨有的藏紙?!?
在強巴尊珠一手創辦的拉薩市彩泉福利民族手工業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張張樸拙而輕柔的藏紙,在匠人手里變成了一幅幅古色古香的彩繪畫卷、一個個精巧獨特的筆記本、一盞盞五顏六色的紙燈籠……不時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選購一批藏紙產品后樂顛顛地離開。
“你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藏紙、喜歡藏紙,去年5月20日藏紙生產工藝還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一種民族工藝品和藝術品,藏紙正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談起藏紙的千年興衰,不茍言笑的強巴尊珠變得滔滔不絕。他從4歲起就被送進哲蚌寺出家8年,那些印有神圣經文的藏紙陪伴他長大。從那時起,他就跟藏紙結下了深厚情緣,這一生都化不開。
藏紙產生于公元7世紀中葉。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了造紙術后,藏漢兩族的工匠們在當地沒有中原造紙所使用的竹、稻、魚網等原料的情況下,經過多年摸索,以有毒性的狼毒草等多種高原植物為原料,生產出工藝獨特的藏紙。這種紙張具有強度高、天然防腐防蟲防鼠、不褪色等特點。千年來,它默默地記錄著西藏的歷史,見證了西藏的文明進程。
上個世紀60年代起,在現代造紙工業沖擊下,一直保持著傳統手工生產方式的藏紙制造業迅速萎縮。到了80年代,國內藏紙使用幾乎全部依靠從鄰國進口。眼看著古老的藏紙在故鄉西藏銷聲匿跡,強巴尊珠心急如焚:“作為一個藏人,必須站出來為挽救民族造紙工藝做點什么!”
藏族有句諺語:“如是決心已定,那就請把你的誓言捏成糌粑一樣放在桌面上!”1990年,強巴尊珠開始帶人到塔布、羅扎、阿里、尼木等歷史上藏紙的主要產地進行尋訪,遍訪當地老藝人,記錄了他們的口傳技藝。但因藏紙生產已經絕跡,他們沒見到藏紙的實際生產過程,僅憑老人們斷斷續續的回憶,始終不能成功制出藏紙。這期間,他拜訪過的幾個老藝人陸續去世,藏紙生產技術的挽救和挖掘已經刻不容緩。1993年,強巴尊珠出資,把尊布扎旺、果果拉等數名老藝人接到拉薩住下來,一起切磋交流,終于整理出完整的工藝流程,生產出了第一批藏紙。
“在這個時代,僅僅有繼承是不夠的,民族傳統文化更需要發揚和創新?!睆姲妥鹬榧缟系拿褡遑熑胃袝r刻提醒著他要不斷前行。十幾年來,彩泉福利民族手工業有限公司從只能生產單一書寫用藏紙,發展到了能夠批量生產多種類多系列的彩泉品牌藏紙,結束了西藏從印度、尼泊爾進口藏紙的歷史。他們還開發出壁畫、雨傘、燈籠、賀卡、相框、日歷、墻紙等上百種藏紙工藝品。在產品陳列室,一套手工繪制的十幾頁的釋迦牟尼成道故事圖集,售價高達1700多元人民幣。附加值大大提高的同時,他們的藏紙產品也成為了國際市場上的珍藏品。也正因如此,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向他們頒發了特色產品證書,自治區經貿委和企業管理局也分別向他們頒發了民族手工藝產品設計金、銀獎,拉薩市城關區政府還把民族手工業研發中心設在了這里。
“藏紙是中華民族文化在雪域高原上的一朵奇葩,”強巴尊珠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說,“我堅信藏紙的市場潛力巨大,我們要賦予傳統工藝新的內涵和功能,讓更多藏紙手工藝品銷售到內地和海外,讓西藏傳統文化走得更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