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正2007秋拍先賞----蔣兆和先生《農婦圖》
遼寧中正2007秋拍先賞----蔣兆和先生《農婦圖》
遼寧中正2007秋拍先賞----蔣兆和先生《農婦圖》
20世紀中國畫壇巨匠蔣兆和是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人物。在民族危亡的抗戰時期,蔣兆和于1941年構思,創作完成于1943年并在北平展出的26米長、2米高的《流民圖》,是中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血淚控訴,是中國人物畫創作的里程碑。其“反戰”意義不亞于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繪畫的“獨創性”在美術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蔣兆和1904年出生于四川滬州,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學藝術系、上海美專,解放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蔣兆和是一位心系民生疾苦、畢生描繪勞動人民生活的繪畫大師。在新中國成立前,蔣兆和筆下的人物多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賣小吃的老人》、《流浪的小子》、《老父攜琴豈奈何》、《一籃春色賣遍人間》等,均為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新中國成立后,蔣兆和的畫風與時代同步,畫面上的人物形象充滿朝氣,色彩愈加明亮,充分表現人民群眾對新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把學習成績告訴志愿軍叔叔》、《給爺爺讀報》、《迎春》、《走向和平》、《領到土地證》、《母親的希望》、《一笛橫吹萬戶歌》、《白族姑娘》、《農婦》等作品生動展現新社會人民當家做主的喜悅心情。2007第041號《農婦圖》人物形象造型精準,神態自然,形體動的神情和諧統一,色彩溫潤恰到好處,全畫形神兼備,勾勒、用墨、用彩凝煉,由此折射出蔣兆和做為人物畫大師的深厚功力。
蔣兆和的藝術人生,為藝之道,為促進人類精神文明,伸正義,重感情,閃現出人類愛的光輝、人性的偉大、歷史的滄桑。無愧為一代宗師,畫界楷模。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