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收藏家張傳倫:石不能言最可人
奇石收藏家張傳倫:石不能言最可人
奇石收藏家張傳倫:石不能言最可人
“奇石、古石不是富貴的象征,但案幾上的一只小小愛石,往往是人們學養(yǎng)品格的外延,能呈現一種超凡脫俗的高雅情趣。”知名奇石收藏家張傳倫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石不能言最可人、最怡人。”
“皺透漏瘦之形,清奇古怪之意,謂之奇石。”張傳倫說,我國自古有珍藏奇石之風,藏石大家不乏其人。唐代的名相牛僧儒、李德裕在玩石上是公認的石癡;蘇東坡也有愛石雅好,因深感一石之美無法比喻,遂刻石銘“豈多言”;米芾更被后世奉為賞石的盟主,曾收藏南唐李后主珍愛的奇石形硯臺“寶晉庵研山”;宋徽宗更是從眾多巧奪天工的奇石中精選出65只,依其形質,親躬御題,定名為“宣和六十五石”;清乾隆則把米芾后裔米萬鐘因運資匱乏而放棄的一塊重達百噸的奇石青芝岫視為國寶,運到頤和園,不僅三題石銘,還題詩數首……
眼下,越來越多的人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染,深諳“室無石不雅”的奧妙,收藏奇石蔚然成風。但在20年前,中國藏石家寥若晨星,國內的文物公司、博物館對奇石基本上是不入藏、不收購。
張傳倫介紹說,那時的奇石無價可言,幾乎成為無用之物,常常是有石無座,或有座無石,甚至把原配的木座當廢物生火。美國著名雕塑家理查德·羅森波姆憑借藝術家獨具的審美眼光,發(fā)現中國傳統(tǒng)古石實乃最高妙的天然雕塑,抓住中國古石收藏千載難逢的機遇,先后20次遠渡重洋到中國“淘寶”,以今日聽來令人咋舌的低價買走了許多奇石,并將中國傳統(tǒng)古石稱為學者石、文人石,在各地巡展,帶動了中國古石收藏行業(yè)。
張傳倫先后收藏了可與理查德·羅森波姆的寶中之寶“尊貴的老人”媲美的英德峰石,與北京故宮一水晶單柱體石山同一種性的水晶原石……但他最引為自豪的是石磬的收藏。
“奇石雅,而磬更具古風。石頭玩到極致處就是磬了。”他說,磬是古石的源頭,也是中國禮樂文化的源頭。磬的歷史堪與編鐘相比,甚至更早。磬的金玉之聲讓人難以想像是石頭發(fā)出的聲音。磬的千古不移、恒定不變的堅貞氣質,給人無盡的美感和聯想。在收藏界,古玩玉器、瓷器字畫易得,磬是很難見得到、買得起的。
張傳倫的家中,收藏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的磬數十件,其中包括夏、商、春秋、戰(zhàn)國、漢、南北朝、宋、明、清等朝代的磬,分別以3枚至16枚成組,初步形成了系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