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行情喊不來
火爆行情喊不來
火爆行情喊不來
前幾天到收藏市場轉了一圈,收獲沒有,感觸倒不少。在這座名為“隍廟”的收藏市場里,古器、舊書、字畫等琳瑯滿目,呈現出購銷兩旺的場面。因為筆者只專注郵品收集,便直奔郵品交易區。與其他收藏品的活躍交易不同,郵品交易冷冷清清:偌大的郵品區出攤率不足50%,且購郵者寥寥無幾。我打算買幾套今年發行的《李可染作品選》和《京劇生角》郵票,問了幾家郵商都搖頭說沒有。一家郵商答道:“我這里有《吳昌碩作品選》、《黃賓虹作品選》等等,就是沒有新票。”新郵不見出售,究其原因是無利可圖,更何況這兩套還在打折呢。逛了一圈下來,覺得郵品不豐富,商家也無熱情,只有空手而歸了。這番光景和郵報上描繪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郵市活躍場面相去甚遠,但因為筆者去的是中等省會城市,相信也是其他中小城市郵市的縮影吧。
臨出市場大門見有民辦的郵報出售,順手買了一份。郵報上的一篇文章作者回顧了1988年、1991年、1997年三次郵市輝煌,又歷數了近幾年郵市的利好消息后,在結尾大聲疾呼:不必再去計較幾毛錢的差價,看準趨勢,果斷建倉,迎接郵市新時代的到來吧。作者寫此文的用意自然是為郵市提升人氣,但與現實相比,這些豪言壯語總給人虛弱感。
我們知道,郵市并不等同于股市一類的投機市場。收藏市場的火爆行情來源于大眾的熱情參與和收藏品的充分沉淀,如果不滿足這些條件,光靠煽情的描繪,火爆行情是喊不來的。
筆者以為我國的郵市要迎來真正的春天,必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紀特郵票必須在通信使用中暢通無阻。無論是普通郵票,還是紀特郵票,其本質都是用于通信,人為地劃分出通信郵票和集郵郵票,既是無知也是對紀特郵票前途的扼殺。試想印出來的郵票不用于通信,就沒有消耗,存世量等于發行量,就是等上100年也不會升值。二是郵政部門發行制度的完善和真正落實,郵票設計要引入競爭機制,力求精品。銷毀要按期落實,郵票預定不要人為設置障礙,與民爭利。三是郵商要懂得培育市場,不要急功近利,郵品交易不是一錘子買賣,郵商一見行情稍有起色便把新郵價格定得高的離譜,提前透支了最大利潤,或者爆炒某一品種,賺足后就拋棄它。這些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提前終結了行情。四是集郵者的不斷加入,并保持平常心態。
集郵者是郵市發展的基石,郵票不能總在郵商間搞“擊鼓傳花”,這樣的行情維持不了多久,把郵票沉淀在集郵者手里才是正道,因此集郵者加入,郵市才會興旺起來。集郵者在收藏中也要擺正心態,不要奢望郵票一買就會發大財。收藏是個漫長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機會不屬于淺嘗輒止的人。如果以上問題能夠得以解決,郵市上漲行情不喊自來。
歌里唱的好:“櫻桃好吃樹難栽,不灑心血花不開。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郵市行情也是,“利潤不會從天降,火爆行情喊不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