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茶馬古道的當代藝術
來自茶馬古道的當代藝術
來自茶馬古道的當代藝術
時間:2007-11-05 00:0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資訊
>來自茶馬古道的當代藝術
普洱絕版木刻版畫展在滬揭幕
在近幾年成功提升了普洱茶品牌知名度后,普洱市政府又把目標對準了云南絕版木刻版畫。
11月2日至10日,《普洱絕版木刻版畫、民俗旅游攝影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展覽由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等共同主辦,共展出賀昆、張曉春、馬力、鄭旭、魏啟聰等為代表的近20位云南當代版畫藝術家的100多件絕版木刻版畫作品和29件普洱民俗旅游攝影作品。
著名藝術評論家、今日中國美術活動策劃者郭曉川任此次展覽的總策劃者。他告訴記者,普洱(原名“思茅”,2007年4月正式更名為“普洱”市)是聞名遐邇的普洱茶的故鄉,孰不知它也是蜚聲中外的絕版木刻藝術的搖籃。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普洱絕版木刻就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當代藝術流派。經過20多年的多方努力,絕版木刻在技術上的創新和在題材與內容方面的拓展,引起了中外藝術界的密切關注和贊嘆。此次展覽不僅是一批云南普洱本土版畫藝術家多年來對藝術不斷追求和探索的總結展、成就展,同時也是對中國當代藝術多元性發展的一次具體再現。
絕版木刻有一個較正式的名稱——“原版油印套色木刻”。使用絕版木刻的藝術家最初的動機主要是節省板材,云南藝術學院葉公賢在其著作《版畫基礎》中曾這樣解釋,“原版套色法:同一塊板,完成幾次套色,先最大面積的淡色版,印出來。就在這塊版上刻次深的色版,套印出來。再在原版上繼續刻作,繼續印就成了三套色的作品了。這種方法,優點是省板,缺點是作品完成時原版已毀,成了絕版作品。”
郭曉川透露,普洱絕版木刻的發展與繁榮,已經引起了國外許多學術機構和教育機構的關注,普洱絕版木刻藝術家頻頻被邀請到海外講學和舉辦作品展覽,獲得了良好的聲譽,普洱絕版木刻作品還受到許多藏家的追捧。普洱絕版木刻在藝術市場上不斷取得驕人的成績,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