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汴梁城欲變身收藏之都
千年汴梁城欲變身收藏之都
千年汴梁城欲變身收藏之都
提起開封,沒來過的人會說:那是中國的七朝古都,過去曾經輝煌過;來過的人會說:開封在中國落后了,在河南省也落后了。“開封,開封,不開不封。”在外界眼中,古稱汴梁的開封在歷經二千七百余載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后,已是“東京夢華銷盡,徒嘆城郭猶是”,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但在今天,勵精圖治的開封民眾似乎尋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欲借助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的舉辦,把汴梁城打造成集收藏理論研究、鑒定、展示、拍賣等為一體的收藏文化發展基地。
一日上午,首屆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紀念碑”揭幕儀式在中國翰園碑林舉行,國內外眾多收藏大家及社會各界共同見證這一刻。此舉象征著開封民眾打造收藏之都的決心,亦是無聲的誓言。
中國首次收藏高潮曾在此出現
“在中國數千年的收藏歷史上,有三個收藏的鼎盛時期,而其中第一次全國性的收藏高潮就出現在北宋時期的開封。”開封市委宣傳部長楊其昌在此間向媒體介紹。
北宋時,開封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達到百萬,有“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當時的宋徽宗所藏古器物達六千多件,士大夫們也競相收藏。史學泰斗陳寅恪有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五百年一個輪回,我們占盡了!”談及此,開封市政府副秘書長屯汴京感慨頗深。
據介紹,目前,開封境內有文化古跡、歷史遺存一點三萬多處,館藏文物十五萬件,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二百三十八處。
古風厚重 宋韻猶存
“在中國創建一座具有品牌效應的收藏文化論壇,已成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的共同愿望。”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如是說。
由中國收藏家協會和開封市政府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在此間啟動。包括仇英臨摹的《清明上河圖》、來自伊朗國家博物館的元青花瓷器等四千余件藏品亮相汴梁開封,讓眾多收藏者大飽眼福。
開封市長周以忠表示,希望借助每兩年一屆的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的舉辦,把開封建成一座集收藏理論研究、鑒定、展示、拍賣等為一體的收藏文化發展基地,從而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開封經濟文化振興。
“收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盛世文明的重要標志。”閆振堂認為,開封古風厚重,宋韻猶存。在此構筑面向海內外的收藏文化平臺,上合天時,下具地利,政通人和,眾望所歸。
把開封建成民間收藏品的“故宮”
中國體育博物館原館長谷丙夫在此間表示,開封地處中原腹地,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以此為基礎大力開發開封的文物市場,必然吸引全國乃至海外的收藏人士前來交流。
“伴隨著對開封文物的正確開發,逐漸地將開封打造成為中國民間收藏品的基地,力爭建成民間收藏品的‘故宮’!”谷丙夫寄語說。
記者了解到,此次論壇不僅征集到了清華大學教授肖紅的作品——論壇會徽,還確定了海內外學者提交的八十余篇見解獨到的論文,匯聚了國家文物局古建、文物鑒定領域的一批專家學者。
浙江省收藏家協會辦公室主任周萬成認為,民間收藏的聲音今后將通過開封向全國、全世界傳播,使中國的民間收藏事業發展加速。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