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精神——中國美術的魅力 ——第二屆中國美術·長安論壇會議綜述
寫意精神——中國美術的魅力 ——第二屆中國美術·長安論壇會議綜述
寫意精神——中國美術的魅力 ——第二屆中國美術·長安論壇會議綜述
在這金秋季節,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中國美術家協會西安學術研究中心和西安美術學院聯合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美術·長安論壇”經過緊張的籌備,在西安美術學院隆重開幕。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鄧理、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楊永茂,中國美協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楊曉陽,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劉曦林出席開幕式并講話,西安美術學院黨委書記王拴才代表承辦方致歡迎詞。出席開幕式的還有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晏朝、省文化廳副廳長劉寬忍以及陜西省著名畫家崔振寬、江文湛、郭全忠、王金嶺、王炎林、張立柱等。
楊永茂在開幕式上代表陜西省委、省政府講話,他說:本次論壇以“寫意精神——中國美術的魅力”為主題,這是繼承和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發展新時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課題,也是長期以來我們美術界普遍關注和思考的一個重大課題。建設先進文化,首先要弘揚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神需要我們很好地去學習、繼承。我們在實現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建設我們的當代文化,發展我們中國自己的藝術,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認真地思考,深入地探討。楊曉陽在開幕式講話中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使自己的文化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認真地思考,不僅要有活動、有活力,還要在理論探討和建設上,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才能做出積極選擇。美術作為文化藝術的重要領域,在很多方面的發展,都需要我們藝術家、理論家去面對、去思考。而寫意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它凝聚著中國藝術的最高成就,最具有東方的特色和東方的情懷,它是中國藝術的核心和靈魂,是一種精神、一種觀念,絕不能限定在一個畫種或一種畫法上,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舉辦第二屆‘中國美術·長安論壇’,共同研討‘寫意精神——中國美術的魅力’這一主題,對繁榮當代美術理論研究和美術創作,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劉曦林在講話中指出:“第一屆‘中國美術·長安論壇’我們從國際文化背景下探討了中國美術的宏觀課題,本次論壇我們將深入到中國文化的內部,在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國文化的厚土長安古城探討中國美術的寫意精神,這無疑有著深遠的文化意義。寫意不僅是中國書畫、中國美術、中國文化的傳統,也是中國哲學、中國美學的文脈,無論我們對寫意的概念有著怎樣不同角度的考煉和解析,‘寫意精神——中國美術的魅力’成了我們的共識,這始終是中國美術的文化基因,滲透在我們的筆墨、造型、語言之中,也在我們的思想、感情、靈魂和人格之中,成為中國美學格調的重要表征之一,但是我們曾淡忘了、忽略了它,甚至批判了它,這是我們的視覺藝術出現了外在形式僵化的弊端,我們今天探討這個課題,會提高我們對寫意精神的認識,升華我們的格調,使我們的美術具有更加強烈的魅力。希望這次會議能夠清晰的認清寫意的概念、外延,美術的樹立在中國文化、哲學中的形成,深入地探討寫意與寫實、寫意與表現的關系,寫意精神與人品塑造、與藝術修養、藝術格調的關系,并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層面上分析中國美術的現狀,推動與時俱進的中國美術,在大時代背景中樹立中國文化的形象?!?
論壇從多層面進行了學術探討,在百家爭鳴學術氛圍中,收獲了期望中的學術成果:
第一,探討了寫意概念的廣義、狹義之別。使既往單純從技術層面上將寫意對應于工筆的狹義思維,進行了形而下、形而上的不同層面的討論,開拓了寫意認知的空間。
第二,探討了寫意、寫意性、寫意精神在中國文化本土上綿延不斷的歷史淵源,認為寫意是中國文化自身的產物,是中國語境中國話語,是中國造型藝術的本色,中國古典藝術獨特的體系,與西方古典藝術表現方式具有明顯區別。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們不能做敗家子,寫意、寫意精神值得我們呵護、繼承和弘揚。
第三,探討了寫意、意象等美術概念,美學傳統與中國哲學的根源性問題。尤其是易經、老莊思想等作為中國文化,不僅直接影響了中國水墨畫,也影響了工筆畫,而且體現于包括雕塑及各類民間藝術在內的中國視覺文化。包括中國各類的造型藝術,以及一些非造型藝術。在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它影響著東方的文化傳統,也越來越多地影響著西方世界。
第四,分析了寫意藝術,尤其寫意繪畫的特征。如意象觀影響的不只是造型觀,不僅表現對象聲音,表現具象、面象、抽象、物理、畫理、情理,更重視主觀的表現,生活的個性主題,藝術語言簡明,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等藝術語言具有畫外之意,味外之味,甚至強調于人格與魅力。寫意藝術的高下不僅僅取決于筆墨等藝術的熟練,而與個性、氣質、品格、修養有著深刻的聯系。造型藝術的寫實性、寫意性存在著諸多的辯證關系。
第五,寫意兩字,看似那么簡易,卻又是一個艱深的學術課題,是藝術表現的制高點,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淺學。胸無詩書,難言意味,得意忘形忘言又處處有言有情,所以這絕不是渾水摸魚的把戲,它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天性,但是在實踐中卻需要持之以恒的思想,然后方達到一定的境界,甚至大器晚成,方道心手相應,妙筆生花,對此我們需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清醒的意識。
第六,分析了當前寫意藝術的狀況,特別是數十年來寫意精神失落的原因,呼喚從當今的時代出發,在文化的自覺意識中,進一步研究中國的寫意傳統,并重視其在藝術教育中的傳承,同時,我們又要以開放的態度吸取西方表現主義藝術流派的營養,在吸收的同時立足于中國當代的時風,尋求中國當代的寫意精神,讓寫意精神在21世紀得以弘揚,最后用作品來證實中國美術的魅力和寫意精神的生命和活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