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今秋全線飄紅
香港蘇富比今秋全線飄紅
香港蘇富比今秋全線飄紅
香港蘇富比春秋兩季大拍一直都是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于日前結束的該公司秋拍,更讓業內外人士刮目相看,1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也成了該公司在香港拍賣以來最好的成績。而多個專場戰績不俗,也讓人們對即將拉開帷幕的內地秋拍寄予了厚望。
巨擘珍藏買氣旺盛
“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專拍成了這季拍賣的一大亮點。囊括了46件精彩作品的該場拍賣,取得了80%的成交率、5300余萬港元的成交額。作為鑒藏大家,張宗憲先生所珍藏的大師作品以“真、精、新”享譽藏界,頗得各路藏家、買家的偏愛。此次專拍也不例外。
24件齊白石佳作是這一專拍中最大的亮點。其中齊白石1952年創作的《滿堂吉慶》更成了藏家大打出手的對象。這件作品用了齊白石作畫甚少采用的橫幅,而且尺寸足有4平尺多。一番激烈競價后,這件難得之作以1018.35萬港元拍出。其他齊白石作品也表現甚佳,最后僅有3件流拍。拍前就被廣泛看好的《中流砥柱》和《寫劇圖》分別以348.75萬港元和300.75萬港元被藏家拿下。
傅抱石、吳昌碩、張大千等名家也均有作品被買家追捧至高價位,如傅抱石的《洗桐圖》就以384.75萬港元成為該專場的“榜眼”。
此次中國書畫專場的成交也可以用“火爆”來形容,235件拍品93%槌下有音,成交額有1.6余億港元,超過百萬元的拍品達到41件之多。李可染的《婁山關詞意》是一件文學性、藝術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精品,在熱烈的競買氣氛中,拍出了1175.15萬港元的高價。值得一說的還有蔣兆和的《老父操琴豈奈何》。這件作品此前是藏家在抗戰時期直接從畫家手中購得的,從未在市場流通過。此次現身拍臺吸引了許多買家,最終以345.2萬元成交,創下蔣兆和作品拍賣最高價。
業內人士認為,香港蘇富比此次書畫拍賣呈現出了旺盛買氣,表明了書畫行情正在這一輪漲跌中完成新的蛻變。
清宮遺珍名花有主
香港蘇富比今秋推出的“清宮遺珍”專拍不僅珍品云集,而且聚焦了眾藏家的眼球。最重頭的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一登上拍場就掀起了波瀾,好幾位買家都爭先恐后地出手,經過近5分鐘的競投后,最終由華人買家以4624.75萬港元奪得,一舉刷新了白玉世界拍賣記錄。據介紹,此璽印是乾隆皇帝當“太上皇帝”時期的把玩之物。
其他拍品也表現驚人,如一對清乾隆斗彩勾蓮紋雙螭耳皮球花形扁壺,最終的成交價為2216.75萬港元。而清乾隆御制“鑒古席珍” 乾隆肖像圖冊、清乾隆御制銅胎畫琺瑯檸檬黃地纏枝花卉紋“袱系”蓋罐也分別在激烈的競爭中以3896.75萬港元和1488.75萬港元的高價拍出。最終,專場中34件拍品在買家的追捧中悉數拍出,斬獲了3.2余億港元。尤其值得欣喜的是,這些流失海外百年之久的珍寶終于全部回歸華人手中。
此外,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中,明宣德青花水波龍紋圖高足碗以3504.75萬港元成交;一對明嘉靖青花“三羊開泰”圖仰鐘式碗和清雍正“粉彩靈芝“寒山子一團和氣”圖撇口瓶也分別以2216.75萬港元和1656.75萬港元被亞洲買家收入囊中。
當代藝術再創記錄
此次香港蘇富比當代中國藝術拍賣再創驕人佳績,總成交額高達3.3余億港元,大幅超過拍賣估價,并一舉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拍賣記錄。
拍賣當天座無虛席,被稱為當代藝術“F4”之一的岳敏君更是大出風頭。其大型油畫作品《希阿島的屠殺》引來了7位買家角逐,經過激烈競投后,最后由一位亞洲藏家以成交價3158.75萬港元競得,創下了畫家新的作品成交記錄。據了解,這件首次在拍賣會上露面的大型油畫是畫家早期的作品(作于1994年),畫中不乏常見的大笑面孔“自畫像”。
蔡國強的《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十號──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以2048.75萬港元的成交價刷新畫家個人拍賣記錄。此外,徐冰、劉煒、王廣義等藝術家均在此次拍賣中刷新個人拍賣記錄。
對此,香港蘇富比當代中國藝術部主管林家如認為,這再次證明當代中國藝術市場交易蓬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