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群體主流化———袁俐2007油畫新作展
邊緣群體主流化———袁俐2007油畫新作展
邊緣群體主流化———袁俐2007油畫新作展
時間:2007-11-03 00:0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名家
>邊緣群體主流化———袁俐2007油畫新作展
當下,以農村為題材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不在少數,不過大多以表現農村所謂的“陰暗面”為主旨,試圖通過畫面來展現當今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被邊緣化的農民的生存狀態。少有藝術家能在農村題材中以樂觀的態度,來刻畫農村中陽光的一面,袁俐就是其中一位比較出色的藝術家。9月30號在北京觀音堂文化大道的New Gallery(牛畫廊)開幕的“袁俐2007油畫作品展”,集中展示了袁例2007年最新創作的近十幅“新農村”系列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她試圖通過藝術的方式,將日益邊緣化的群體歸于主流。
袁例數年來的創作,一直沒有離開荷塘、農民、田園、孩童等農村題材,這些已被賦予永恒性的經典圖像在袁例的筆下、在其獨具個人化的色彩和造型結構、在其不遠離具體物象、卻又有意無意間疏離現實和經驗審美世界的藝術理念整合下,開始呈現出新的生命力和審美語言,而其個人的藝術表述也在新的整合中獲得了語言意義上的自由。并在這種關于農村的寫生創作中,衍生出“農村主題”的系列性作品。
在他的“農村主題”的系列性作品中,主體即農民成為了作品的主角,通常處于前景或中景的顯要位置,站立或略顯斜倚的姿態,既便于人物面容、神情的刻畫,也盡可能地取消了人物多余的姿態,而保持一種相對的穩定。在畫面的處理方式上,畫家顯然受到了手中照相機拍攝的那些圖片的影響,帶有明顯的圖像移用的痕跡。不過,袁俐卻拋開了圖片的原有場景,并竭力壓縮景深,創造了一種“無景深”的場景,使她的作品所謂的農村環境成了被“條理化”的背景結構———平面化而帶有明顯的裝飾性。
在這些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農村“當代性”進程中,出現的種種變化,包括環境的變化、生活的變化,尤其是心態的變化。如前所述,袁俐沒有把刻畫的重點放在“陰暗面”上,而是去積極反映主流的性格或情緒。盡管,在作品中有意展現了一種不和諧的因素,尤其是基于都市和鄉村的比照而出現的在行為舉止、穿著打扮上的巨大差異。但她這樣刻畫,并非是想利用這些因素將“農民”邊緣化,而是力圖背棄所謂的“農民”族群化,將他們同視中國社會變化中的“主體”部分。袁俐將它名為“新鄉村”的所謂“改造”,則是希望在藝術創作中,將中國農民“樂天”和“向上”的情緒,更提升為一種畫家始終堅持的“幽默”品質,或者說是一種“喜悅”的魅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