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7年秋季全球藝術品拍賣盛會的到來,紐約蘇富比的2007秋季拍賣會也如期舉行。其中,亞洲當代藝術、中國瓷器工藝品兩個專場各表一頭,共推出拍品571件,成交率為65%,總成交金額為38124.213萬元。
在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中,作品的上拍量為275件,成交率為82%,總成交金額達到了3844.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795.648萬元,創自2006年以來紐約蘇富比舉辦的四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的最高金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紀錄也在這里頻頻得到刷新,成交價格逾千萬元的作品有8件,百萬元以上的作品數量更達60件之多。
張曉剛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F4”之首,此次上拍作品5件,成交價格全部在百萬元以上,其中更有兩件作品逾千萬元。成交價格最高的當屬其早期作品《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以306.5萬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2372.31萬元,創藝術家當代油畫作品的最高價格紀錄,另一件“血緣”系列作品《血緣:同志》的成交價也達2071.635萬元。而在此次拍場中的另一位備受矚目的藝術家岳敏君,則推出了其經典力作《公主》,該作品借用了委拉斯貴支經典畫作中的圖象,充滿了藝術家經典的大量并且夸張的笑臉,是藝術家創作至今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估價高達180萬至250萬美元,而最終的成交價為194.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08.515萬元。
此外,在年輕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劉野的作品以其圓臉盤、卡通化的兒童造型和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神秘感而備受中外收藏家的青睞,蘇富比此次推出的《美人魚》是藝術家代表性的卡通式的、圓圓臉的大頭女孩,線條簡潔充滿童趣,拍賣行給出的預估價為100萬-150萬美元,而138.5萬美元的成交價則說明藝術家作品的整體價位在今秋又可高看一層,這件約合人民幣1145.395萬元的作品,超出了春季拍賣的最高價———由北京保利推出的《大旗艦》(1997年作)成交的935萬元,創出了藝術家作品的成交價格新紀錄,而另一件油畫作品也以608萬元成交。
除中國當代藝術之作外,寫實油畫也是該專場拍賣中不可忽視的高價群。陳逸飛可謂是2007年市場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藝術家之一,其成名作《黃河頌》剛剛在春季的拍賣市場中創出了4032萬元的好成績。雖然其作品在紐約蘇富比拍場中的表現并未超過春季,但一件《大提琴手》的推出也還是震撼了整個拍場,這件作品是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一件經典寫實力作,極好地展現了藝術家對細節的精細表現,這件估價為80萬-100萬美元的作品,最終的成交價格為228.1萬美元,合人民幣1886.387萬元,專場推出的其他4件作品的成交價格也在百萬元人民幣以上。
應該承認,正是紐約蘇富比的侍機而動,使亞洲當代藝術尤其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站到了國際拍賣市場的前臺,這一方面固然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市場價值與學術價值得到雙重認可的標志,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這其實是拍賣公司受到利益驅動的必然舉措。拍賣公司作為藝術市場的商業中介,利益的來源就是賺取買賣雙方的傭金,他們瞄準“亞洲當代藝術”最終的出發點就是亞洲當代藝術品“好賣”,推動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是商業操作所帶來的的“附加效應”。人們往往只關注哪位藝術家又拍出了超高的價錢,又有什么成交紀錄被打破之類的結果,而可能忘了拍賣本來就只是一場買賣游戲。
本場拍賣高價成交品的去向也頗值得關注,蘇富比官網上公布了這場拍賣前10位成交的藝術品的去向,這10件作品包括了2件張曉剛的作品、2件陳逸飛的作品、2件劉野的作品、1件方力鈞的作品、1件曾梵志的作品、1件岳敏君的作品、1件蔡國強的作品。除張曉剛的兩件作品被匿名買家買走后,其余8件作品皆被亞洲私人藏家收入囊中。也就是說,亞洲私人藏家對亞洲當代藝術品的興趣更濃,他們出手也更“闊綽”,這樣一來,不僅拍品“亞洲化”,連買家也“亞洲化”,真不知道對原本是希望借紐約這塊“風水寶地”打開歐美藏家錢袋的蘇富比公司來說是應該“高興”呢,還是應該“失望”呢?其實早在今年春拍中,歐美藏家在現場舉牌競拍得就很少,持觀望態度的畫廊和畫商占到多數,這是市場發出的信號。而這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無疑演變成了亞洲藏家之間的“競爭”,只是地點換在了紐約,不變的是買賣雙方爭奪的“籌碼”———亞洲(中國)當代藝術品,每次也都會有新的成交紀錄的產生,絕不會讓觀眾失望,唯一不確定的就是這部“亞洲(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大片還能演多久。
紐約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再掀“亞洲化”浪潮
紐約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再掀“亞洲化”浪潮
紐約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再掀“亞洲化”浪潮
隨著2007年秋季全球藝術品拍賣盛會的到來,紐約蘇富比的2007秋季拍賣會也如期舉行。其中,亞洲當代藝術、中國瓷器工藝品兩個專場各表一頭,共推出拍品571件,成交率為65%,總成交金額為38124.213萬元。
在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中,作品的上拍量為275件,成交率為82%,總成交金額達到了3844.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795.648萬元,創自2006年以來紐約蘇富比舉辦的四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的最高金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紀錄也在這里頻頻得到刷新,成交價格逾千萬元的作品有8件,百萬元以上的作品數量更達60件之多。
張曉剛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F4”之首,此次上拍作品5件,成交價格全部在百萬元以上,其中更有兩件作品逾千萬元。成交價格最高的當屬其早期作品《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以306.5萬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2372.31萬元,創藝術家當代油畫作品的最高價格紀錄,另一件“血緣”系列作品《血緣:同志》的成交價也達2071.635萬元。而在此次拍場中的另一位備受矚目的藝術家岳敏君,則推出了其經典力作《公主》,該作品借用了委拉斯貴支經典畫作中的圖象,充滿了藝術家經典的大量并且夸張的笑臉,是藝術家創作至今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估價高達180萬至250萬美元,而最終的成交價為194.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08.515萬元。
此外,在年輕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劉野的作品以其圓臉盤、卡通化的兒童造型和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神秘感而備受中外收藏家的青睞,蘇富比此次推出的《美人魚》是藝術家代表性的卡通式的、圓圓臉的大頭女孩,線條簡潔充滿童趣,拍賣行給出的預估價為100萬-150萬美元,而138.5萬美元的成交價則說明藝術家作品的整體價位在今秋又可高看一層,這件約合人民幣1145.395萬元的作品,超出了春季拍賣的最高價———由北京保利推出的《大旗艦》(1997年作)成交的935萬元,創出了藝術家作品的成交價格新紀錄,而另一件油畫作品也以608萬元成交。
除中國當代藝術之作外,寫實油畫也是該專場拍賣中不可忽視的高價群。陳逸飛可謂是2007年市場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藝術家之一,其成名作《黃河頌》剛剛在春季的拍賣市場中創出了4032萬元的好成績。雖然其作品在紐約蘇富比拍場中的表現并未超過春季,但一件《大提琴手》的推出也還是震撼了整個拍場,這件作品是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一件經典寫實力作,極好地展現了藝術家對細節的精細表現,這件估價為80萬-100萬美元的作品,最終的成交價格為228.1萬美元,合人民幣1886.387萬元,專場推出的其他4件作品的成交價格也在百萬元人民幣以上。
應該承認,正是紐約蘇富比的侍機而動,使亞洲當代藝術尤其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站到了國際拍賣市場的前臺,這一方面固然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市場價值與學術價值得到雙重認可的標志,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這其實是拍賣公司受到利益驅動的必然舉措。拍賣公司作為藝術市場的商業中介,利益的來源就是賺取買賣雙方的傭金,他們瞄準“亞洲當代藝術”最終的出發點就是亞洲當代藝術品“好賣”,推動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是商業操作所帶來的的“附加效應”。人們往往只關注哪位藝術家又拍出了超高的價錢,又有什么成交紀錄被打破之類的結果,而可能忘了拍賣本來就只是一場買賣游戲。
本場拍賣高價成交品的去向也頗值得關注,蘇富比官網上公布了這場拍賣前10位成交的藝術品的去向,這10件作品包括了2件張曉剛的作品、2件陳逸飛的作品、2件劉野的作品、1件方力鈞的作品、1件曾梵志的作品、1件岳敏君的作品、1件蔡國強的作品。除張曉剛的兩件作品被匿名買家買走后,其余8件作品皆被亞洲私人藏家收入囊中。也就是說,亞洲私人藏家對亞洲當代藝術品的興趣更濃,他們出手也更“闊綽”,這樣一來,不僅拍品“亞洲化”,連買家也“亞洲化”,真不知道對原本是希望借紐約這塊“風水寶地”打開歐美藏家錢袋的蘇富比公司來說是應該“高興”呢,還是應該“失望”呢?其實早在今年春拍中,歐美藏家在現場舉牌競拍得就很少,持觀望態度的畫廊和畫商占到多數,這是市場發出的信號。而這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無疑演變成了亞洲藏家之間的“競爭”,只是地點換在了紐約,不變的是買賣雙方爭奪的“籌碼”———亞洲(中國)當代藝術品,每次也都會有新的成交紀錄的產生,絕不會讓觀眾失望,唯一不確定的就是這部“亞洲(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大片還能演多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