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秋拍京城熱身
翰海秋拍京城熱身
翰海秋拍京城熱身
11月5日至7日,北京翰海將在北京京廣中心舉辦本年度秋拍的精品展,諸多精品將提前與藏家見面,12月1日至3日移師北京長城飯店。據悉,北京翰海已定于12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舉槌秋拍,書畫、玉器、金銅佛像、古董珍玩、油畫雕塑等專場將輪番登臺。
作為秋拍前的熱身,此次翰海將展出精品100余件。其中,20余件康雍乾官窯單色釉不但工藝精湛,造型流暢,而且釉色美艷、光潔自然。據了解,本次秋拍翰海將甄選康雍乾三朝60余件單色釉精品瓷器,推出“康雍乾官窯單色釉”專輯。同期亮相的10余件犀角雕盡顯雅致風范,其中有明犀角雕螭龍秋葵紋杯、清早期犀角雕松澗人物杯、清犀角雕松舟垂釣杯等,無從造型、工藝、紋飾上都可謂精致自然、巧奪天工。
玉器專場一直是翰海常規拍賣中的亮點,此次將推出懷德堂藏玉及玉器兩個專場。前者匯集80余件明清玉器,均為海外回流藏品。后者拍品共計200余件,其中古玉專輯涵蓋70余件,大部分均為海外回流,十分少見。
金銅佛像也是翰海的強項之一,本次將有清朝宮廷造像和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造像的異同兩個專題,尤其是前者將亮拍一尊清乾隆時期千手觀音像,此造像工藝精湛,甚為罕見。
李可染設色紙本《漓江勝景圖》軸和焦秉貞的長卷《南巡蘇州虎邱行宮圖》將分別領銜本次翰海書畫專場,相信會引起不少藏家的注意,此外,本次秋拍還將推出首屆當代中國工藝美術作品專場。這個專場以當代活躍在中國工藝美術界的優秀工藝美術家的作品為主體,涵蓋了國石、瓷器,紫砂器、硯雕、漆器、緙絲等多個方面,極有看點。
中國書店打造書刊資料盛宴
由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舉辦的中國書店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將于11月4日亮相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會議廳。此次拍賣會囊括了古籍善本、名人信札、公文檔案、輿圖資料、碑帖畫譜、舊書期刊、照片墨跡等共計458件拍品,看頭不小。據悉,拍賣會將提前3天舉行預展。
明清古籍善本仍然是此次拍賣的重點,如在明刊善本中,有明南京國子監刊明清遞修本《二十一史》、具有明萬歷金陵陳大來繼志堂派風格的明刊本《三國志像》等,這些拍賣品基本代表了明中后期雕版印刷風貌。其中,第186號拍品《荀子》雖為明嘉靖顧氏世德堂刊本,但全書經清末名臣翁同書三次用不同色筆批校,其收藏價值遠在版本之上。清代佳槧則首推內府典籍,如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內府刊四色套印本《古文淵鑒》、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揚州詩局刊本《欽定全唐文》等。精刻本中,康熙年間林佶寫刻本《堯峰文鈔》、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鮑氏知不足齋刊本《列女傳》等都值得藏家聚焦。
清道光十年(1830年)李氏仿宋膠泥活字印本《繹史摭遺》、《繹史 溢考》是本次拍賣的一大亮點。此書每半頁9行,行20字,上下黑口,單魚尾,左右雙邊,為我國迄今所知用泥活字印刷最早的實物留存,相當稀有。
30余件清末民初精刻本也為本次拍賣增色不少。其中,徐乃昌影刻明崇禎趙氏小宛堂本《玉臺新詠》十分特殊。此書是用清乾隆年間的冊子紙印刷,又經民國學者鄧之誠收藏,更顯珍貴。出自其他名刻工之手的民國精刻本也十分難得,如影宋刊本《漢丞相諸葛武侯傳》、《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武進陶氏影元刊本《朝野新聲太平樂府》等。
值得一說的是,國學大師周一良的13部囊括佛經、歷史、地理、金石、考古諸多方面的藏書將同時出現在此次拍賣會上。這不僅是其藏書首次集中付拍,而且書中大多有其親筆簽名、題跋或批校,相信會得到不少藏家的青睞。值得藏家關注的還有《百喻經》、《北平箋譜》等五種魯迅先生的出版物。其中最大的亮點當屬存世極為稀少的《域外小說集》。民國二十七年、二十八年(1938年、1939年)章 、郭則 撰并書寫的《<水竹村人年譜>稿本》等陳伯達收藏的一批古籍也將同時上拍。
此外,輿圖照片等資料中有長達近12米的清同治八年(1867年)設色繪本《長江一覽圖》,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繪制出版的《中國電線圖》以及記錄津浦鐵路修建過程的《津浦鐵路南段攝影集》等,可謂實力不俗。
海外回流珍品永樂待沽
500余件日本回流的佳構將于11月9日亮相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于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飯店舉行的秋季拍賣會,十分奪人眼球。據悉,此次永樂秋拍囊括了中國近現代書畫和中國現代書畫兩個專場,共計600余件書畫精品,預計總成交額將逾7000萬元。
中國近代書畫專場中絕大部分即為從日本回流的清乾隆后期至民國初期的繪畫和書法精品,其中估價12萬至15萬元的湯貽汾《焦山圖》就極為難得,幾十米長卷上匯集了幾十位名人雅士的唱和題跋,藝術、學術價值非同一般。書法也頗有看頭,如何紹基的《行書立軸》為其晚年墨寶,富有濃厚的隸書意態。此件作品更有趙之謙在下端補白,相當難得。估價8萬至10萬元的吳熙載《崔子王座右銘》取法鄧石如,一改乾、嘉諸人拘謹整齊的面目,頗具嫵媚秀雅之氣,也值得藏家關注。
中國現代書畫專場中從日本回流的345件書畫精品,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中國畫壇在20世紀劇烈的社會變革和文化轉型下的變化和新貌。其中既有吳昌碩、王震等傳統海派畫家的精品,也有具有院體風格的文人畫作品,更有唐云、謝稚柳等現代海派名家作品。同時也包括京津派大家齊白石、于非廠等的精彩作品。吳昌碩和王震的作品是該專場最大的亮點。其中,付拍的吳昌碩作品大部分都出版于《日本藏吳昌碩金石書畫精品選》,十分精彩。如身價為35萬至40萬元的《幽蘭圖》即為其中代表作品之一。同臺競技的日本回流齊白石《鷹石圖》和于非廠《綠竹生孫》也十分亮眼,前者是齊白石此題材中較大幅的創作;后者則是于非廠贈送好友以賀抱孫之喜的佳作。
除了日本回流精品外,值得一說的還有傅抱石的手卷《蘭亭修禊圖》。這件估價待詢的作品在3米余長的手卷上共繪制了近50位古代人物,卷首以大字篆書題寫“蘭亭修楔”四字,畫尾以蠅頭小楷工整的抄錄了“蘭亭序”全文。如此集大字篆書、金石小楷、人物、山水于一長卷的巨制,在傅抱石的作品中極為罕見。更難得的是,此卷卷尾匯集了徐悲鴻、吳作人、劉海粟、朱屺瞻和唐云五位書畫大師的長題,洋洋灑灑揮墨3米有余,盛贊此圖之精妙。據了解,此作是傅抱石為李一氓所繪的精心鑒藏之作。李一氓曾任新四軍秘書長、大連大學校長、中共駐緬甸大使等職,他不但專注于古代書畫的收藏,更注重推動近現代書畫的發展。與當時許多知名書畫家如吳作人、傅抱石等相交頗深。此外,一同付拍的豐子愷《垂髫村女依依說》、陳少梅《對鏡理云鬢》、程十發《少女牧羊圖》等也都可圈可點。
另悉,這些精品將于11月3日至4日亮相永樂于上海四季酒店舉行的巡展,11月7日至8日移師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飯店。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