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司9號”舊址成民宅 28位院士聯名呼吁保護
“兵馬司9號”舊址成民宅 28位院士聯名呼吁保護
“兵馬司9號”舊址成民宅 28位院士聯名呼吁保護
時間:2007-10-31 00:00:00 來源:法制日報
名家
>“兵馬司9號”舊址成民宅 28位院士聯名呼吁保護
 |
記錄了中國近代科學起步及學術輝煌的“兵馬司9號”其現狀令人擔憂。多年前就引起全國政協委員關注的“兵馬司9號”被破壞的問題,今天問題依舊。
昔日近代科學發端地如今雜亂民宅
說起北京市西城區的“兵馬司9號”,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張岳琦日前告訴記者,用“中國很多近代科學的發端地”來定義它一點也不過分。
李大媽在這個“發端地”一住就是十幾年。今天,當記者在“兵馬司9號”(現在已改為兵馬司15號)院內見到李大媽的時候,李大媽顯然有些緊張。在她的引導下,記者來到了黑洞洞的樓道內。李大媽說,他們十幾戶人家就住在這幢樓里。
“您看這里多簡陋,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誰愿意住在這兒地方。”李大媽告訴記者,她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住在這里十幾年了,一直都是這樣,有些人家覺得太破舊了,就自己進行了裝修。
李大媽所住樓的上端“地質調查所沁園燃料研究所”幾個繁體字,與破舊的木門以及直對院門的一幢樓上的紅五星,隱隱地昭示著這里不平凡的過去。
“的確如此。”日前,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國土資源部與全國政協聯合召開的提案跟蹤辦理座談會上披露了“兵馬司9號”的“顯貴身份”。據汪民介紹,“兵馬司9號”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科學機構———中國地質調查所的所址,該所成立于1913年。
他說,“兵馬司9號”是一個多學科開拓的科學機構,是當時中國地質學,包括礦床學、石油地質學、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學術中心。在這里還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
不僅如此,從“兵馬司9號”還走出了一批科學學科的開拓者、學術帶頭人。汪民說,其中有院士25位。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裴文中、李四光等中國地質科學的奠基人和早期優秀學者均在這里作過研究工作或從事學術活動。
據專家考證,“兵馬司9號”院內地質調查所圖書館樓,是德國雷虎工程司行于1921年春設計并承建。此前,國內外建筑史學者一直沒有在北京發現德國早期在華建筑公司———雷虎工程司行的建筑作品。
汪民說,“兵馬司9號”院內還有數塊石刻、石匾和線刻,都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28位院士聯名呼吁保護“兵馬司9號”
“兵馬司9號”面臨破壞的問題,早在五年前就被兩院院士所關注。
2002年10月,28位院士聯名發出了保護“兵馬司9號”的呼吁;2002年9月,多位委員向政協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交了保護兵馬司9號的提案;2003年2月,全國政協委員王弭力向政協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建議將兵馬司15號院列入國家(或市)級文物保護的提案》;2006年11月,宋瑞祥等全國政協委員向政協十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交了《關于保護和恢復北京西城區兵馬司胡同民國期間原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舊址的提案》。
據介紹,28名院士的呼吁引起了溫家寶總理的高度重視。汪民透露說,溫家寶總理在28名院士的聯名建議上專門作出了重要批示。
汪民說,今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視察中國地質博物館時,參觀了“中國地質調查所舊址———兵馬司9號”專題展,在詳細了解其歷史、現狀及保護、修復進展情況后,當即指示:“要組織政協委員視察一次,幫助呼吁一下,保護起來。”
“事實上,早在2001年國土資源部黨委就開始關注‘兵馬司9號’院落,2002年3月,國土資源部從五個方面啟動了‘兵馬司9號’的保護工作。”據汪民介紹,當時,國土資源部就提出了文物保護單位申請、搬遷居民以及修復院落的建議。
“但是,目前‘兵馬司9號’現狀仍令人擔憂。”汪民告訴記者,文革至今,該院作為居民占住和庫房使用,院內有居住地區戶口的57戶,目前實際住戶為70戶(包括臨時住戶),居民主體已變為租房戶,共131人。人員混亂,廢棄物隨處堆放,火災隱患嚴重。
西樓樓梯間下有地下室,受力狀況復雜,1976年大地震后,墻體有裂縫出現,亟需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和修復。
申請“兵馬司9號”核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岳琦透露,就“兵馬司9號”的保護問題,全國政協以及國土資源部曾專門召集了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區人民政府、西城區文化委員會等部門一起共同商議解決。
“10月23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的有關同志和地質博物館的負責同志,還專門拜訪了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就‘兵馬司9號’的保護利用問題進行了溝通協商。”汪民告訴記者,經過這次溝通,國家文物局明確表示將給予大力支持,并表示目前首要的工作是按照文物保護定級逐級申報的規定,先請北京市文物局批復“兵馬司9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然后再向國家文物局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對此高度重視,表示予以大力支持。
汪民認為,目前亟需啟動三項工作。一是請北京市文物局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對“兵馬司9號”進行文物定級,希望盡早核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并請國家文物局在下一步的文物保護單位定級申請工作中,給予大力支持,將“兵馬司9號”核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二是按照文物等級制定保護和利用規劃,申請國家財政專項資金,及早開展修繕工作,加大保護和利用力度;三是請北京市人民政府給予支持,解決“兵馬司9號”現有住戶搬遷問題,并將“兵馬司9號”的保護與利用納入到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去。
今天,李大媽告訴記者,他們家不算是這里最老的住戶,但是,在他們家居住的十幾年時間里,從沒有人跟他們提過搬遷的事。李大媽說,他們也巴不得早點搬走。
五年前,28位院士就聯名發出了保護“兵馬司9號”的呼吁,五年后,“兵馬司9號”仍然身處危險之中。保護“兵馬司9號”到底需要多少個五年?人們需要答案。
 |
|
| 走出25位院士和眾多地學大師。圖文摘自《兵馬司九號專題展》 唐文郁 |
|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