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點—上海國際當代金屬雕刻展
熔點—上海國際當代金屬雕刻展
熔點—上海國際當代金屬雕刻展
時間:2007-10-31 00:00:00 來源:TOM美術同盟
展覽
>熔點—上海國際當代金屬雕刻展
由中國美術學院城市視覺藝術研究中心韋天瑜﹑ 羅小平策劃與學術主持,孫振華,張晴任學術評論的《熔點—上海國際當代金屬雕刻展》將于2007年11月13日在上海開幕,展覽為期十天。
展覽匯集了卓有成就的著名藝術家和中生代優秀藝術家杰克·考夫曼(瑞士) ﹑韋天瑜﹑約翰·巴洛·漢得森(美國) ﹑羅小平﹑張永見﹑管懷賓﹑沈也﹑托魯·富基巴馬其(加拿大) ﹑邁克爾(英國) ﹑陳志光﹑王小蕙﹑尼吉達(俄羅斯)等國內外近二十位.
參加這次展覽的作品大都在三米左右﹑或者多件系列構成的適合室外空間展示的大型金屬雕刻作品。這些作品不同于傳統的戶外紀念性和敘事性雕塑,不僅彰顯了當代藝術家個性與技巧,同時許多作品體現了藝術與社會公眾環境平等對話,相互參與的新的觀念和價值取向。
策劃《熔點--上海國際當代金屬雕刻展》旨在消解傳統雕塑的使命感,也消解以往作為藝術家扮演宣道者的特殊性。在今天動態的時空重置之時,藝術家們敏感于信息時代的非線性構成,通過對當代文獻和文本視覺演繹,得益于后現代多元手法的疊加、挪用、復制。藝術家們用當代的思維使傳統的淬火鍛造著后現代文本的視覺樣式。藝術家們向我們展示了古老的鋼鐵一樣可以通緝時代的熱點,鏡面一樣有虛擬的幻影。亞音速的觀念表述、記憶的碎片呈現、被商品異化的藝術品互動交易、歷史也被世俗化等等。
策劃人把此次參展作品使用的材料都限為金屬,把長于觀念表述游戲的藝術家暫時召喚到金屬的物質世界中。使我們得以補充物質理性的審美。體味藝術家們在世間的紛亂中如何把自己直接切入物質美感的炫耀中。切、割、彎、敲、焊接、銹蝕或噴砂、拋光、拼接、組合。我們體味著作品每一條砂輪磨痕的癡拙,每一縷焊疤的凝煉。在虛擬的信息時代和機械的工業社會,充斥著一派數字音樂假音。人類在這迷失自我的恐懼生活中,惟有見到自身的印跡,感受藝術家親手敲擊的鋼鐵聲的真實。
《熔點--上海國際當代金屬雕刻展》-見證了藝術與社會和環境的關系變化,更見證了社會民主的不斷進步,大眾地位不斷提高的和諧社會的來臨。它同時又是國內當代金屬雕刻一次較高水平的展示與探索。
展覽時間:2007年11月13日--- 2007年11月20日
展覽地點:上海寶山寶蓮城室外空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