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術館獲贈400幅攝影作品
上海美術館獲贈400幅攝影作品
上海美術館獲贈400幅攝影作品
時間:2007-10-30 00:00:00 來源:文新傳媒網-東方早報
名家
>上海美術館獲贈400幅攝影作品
昨天下午,“鏡頭中的東瀛———日本攝影藝術作品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展出的將近400幅攝影作品,幾乎涵蓋了整個日本攝影藝術史,極具文獻價值———不管就藝術史還是日本社會變遷的歷史而言,并且在展覽結束之后,日本Zeit-Foto畫廊的石原悅郎先生———作品所有人,會將這批作品全部捐贈給上海美術館。
這個展覽的觀看線索是時間,它把展出的作品分為三個時期。1920年-1950年為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內,日本攝影家們剛剛學會西方的攝影術,這個時期的日本也正處于對西方文化的膜拜和狂熱學習中。通過作品可以看到,日本攝影家在現代技術的運用中逐漸建立起了日本特有的攝影語言體系。這是日本攝影一個短暫的“黃金時期”,不久之后即被二戰中斷。在戰敗之后,日本攝影出現了明晰的分流。一部分攝影家開始用現實主義的沉重眼光看待滿目瘡痍的日本,一部分攝影家則重拾戰前先鋒運動的實驗精神。1950年-1975年這第二個時期內,作品呈現了豐富的個體特征。第三時期展示了1975年至今的攝影作品,這個時期內,日本攝影家們關注的焦點和日本的國家轉變緊密相扣。他們的作品記錄了日本經濟騰飛之后的民族自豪感,也顯示了在國際化過程中日本社會和國際的交流。
中國和日本的攝影史,從時間長度來看基本等同。但日本的攝影史脈絡更為清晰,也更星光璀璨。森山大道、荒木經惟、植田正治等都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名字,其實還有更多優秀的攝影家不為我們所知。中國也有攝影協會一類的組織,大量裝備精良的攝影家們喜歡一窩蜂圍著女體消耗無數膠卷。但中國攝影與日本相比,似乎還是單薄了許多。由此可見,攝影最重要的還是將鏡頭對準自己的內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