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悄然興起個人藝術工作室
福州悄然興起個人藝術工作室
福州悄然興起個人藝術工作室
近年來,個人藝術工作室在福州悄然出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0余間。這些工作室成為藝術家創作的新天地。
今年41歲的葉林心是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主攻壽山石篆刻。與許多藝術工作者一樣,搬進工作室之前,葉林心的創作間就在家里。那時,擺放材料的空間有限,為照顧家人,朋友來了也不敢大聲說話。現在,在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一棟居民樓內,五層是他的家,三層則是工作室。
在那間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會客廳被整面墻的水墨丹青壁紙烘托出強烈的藝術氣息。葉林心在這里潛心創作,和他的朋友們談藝論作,即使徹夜促膝也不再擔心影響家人。
“自從工作室和家分開之后,我的創作變得更純粹了,朋友也變多了。”葉林心說,此外,工作室安靜的氛圍還能夠激發他的靈感。
對于工作室能夠帶來創作靈感這一點,全國漆畫作品金獎得主俞崢也深有同感。她說:“工作室是更純粹的創作環境,也是更方便的工作環境。”
她的工作室是由福州西北部一家廢棄工廠改建而成的。大約500平方米的空曠廠房被劃分成幾個區域。其間,色澤鮮艷的漆藝作品和古典木制家具使這里顯得富有生氣。幾位助手分散在不同角落,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面對目前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的工作室,俞崢說:“開辦工作室是藝術工作者的實際需要。不過,開工作室是年輕藝術家很難做到的事情,才華與財力二者缺一不可。”39歲的她曾在許多大公司做過設計類工作,有一定的資金積累。
閩江學院藝術系主任汪天亮說,個人工作室的大量涌現是全國性的。除了北京宋莊那樣規模化的藝術工作室聚集區以外,全國各地都在逐漸興起林林總總的藝術工作室。這些工作室依托于各地特色文化,孕育出風格各異的創作群體。比如福建,因特產壽山石和大漆,出現了一批相關門類的藝術家。
汪天亮自己就是一名漆畫家,他的工作室位于校園內,兼有教學、作畫和展覽等幾個功能。
功能商業化是全國藝術工作室的普遍特點。汪天亮坦言:“現在許多工作室都滲入了很濃的商業氣息,變成藝術品售賣場所。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他認為,藝術家應該自覺抵御功利誘惑,讓工作室更加純粹,使其更好地發揮藝術創作的功能。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