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紀念章見證歷史 航天題材收藏再次升溫
“嫦娥一號”紀念章見證歷史 航天題材收藏再次升溫
“嫦娥一號”紀念章見證歷史 航天題材收藏再次升溫
中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10月24日發射成功,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在10月25日就發行了中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紀念章。這套紀念章見證了我國航天史上這一新的里程碑,蘊涵豐富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雖然上市僅四天,10000套紀念章就已銷售3000多套。有關專家指出,最近幾年,航天題材的收藏已是收藏熱點,此次“嫦娥一號”奔月的成功使得有關航天題材的收藏市場再次升溫。
紀念章·問世
10月24日下午18時05分,伴隨著我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中華文明中的“嫦娥奔月”的傳說變成了“現實”,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奔月的夢想。這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后中國航天事業向深空探測邁出的重要一步,實現了我國深空探測零的突破,開創了我國航天技術的新時代。
在第二天一早,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就在人民大會堂宣布推出中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紀念章,這套紀念章也成為相關題材中問世最早的紀念章。負責此套紀念章發行的北京東方威龍文化藝術公司負責人陳劍告訴記者,之所以能在第一時間完成這個事情,與他們的早準備有直接關系,“早在今年年初,當我們獲悉這個發射計劃后,就感到這是開發收藏市場新產品的絕好機會,便開始籌備這套紀念章的推出工作,聯系設計師,找合適的生產廠家等。發射當天,當我們得知發射工程后,連夜加班,將各項發布工作全部準備好。”
紀念章·模樣
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發行的中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紀念章,紀念了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航天創舉,見證了我國航天史上這一新的里程碑,記錄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一部濃縮的航天史,蘊涵了豐富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必將成為人們熱捧的收藏珍品。
這套紀念章每套三枚,一枚為金章,重3.11克,成色99.9%;兩枚為銀章,每枚重120克,成色99.9%。金章正面圖案為古玉龍和腳印組成的半月形,寓意龍的傳人將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跡,也象征著中國航天事業如巨龍騰飛,背面為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標志。一枚銀章正面圖案為美麗的嫦娥奔月形象圖,背面為我國航天事業起步工程東方紅人造地球衛星。另一枚銀章正面是嫦娥一號太空運行路線圖,背面圖案為我國航天事業第二階段標志工程神舟六號以及兩名宇航員成功返航的情景。
這套紀念章限量發行10000套,每套均有絕版編號,由上海造幣廠承制。為防止盜版,紀念章證書設有防偽標志。
紀念章·巡展
從10月25日開始,這套紀念章就在人民大會堂北門西側的宴會廳開始展出,展期共一個月。在北京的展出結束后,活動組辦方還將在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繼續展出。不過對于后面的展出活動,主辦方表示,如果紀念章很快銷售一空,那么后面的巡展也可以會取消。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紀念章剛剛問世四天,就已經銷售出將三分之一。
陳健說,在人民大會堂的展出地賣出了1000多套,再加上一些經銷商的銷售,目前已經銷售有3000多套。“我想,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套紀念章,并認識到這套紀念章的價值,會有更多的人關注并收藏它。”
他說,目前買這套紀念章的人多是收藏愛好者,也有一些人購買是想當做禮品贈送。“在首發儀式舉行的當天下午,有一些人知道了消息,就趕到人民大會堂的巡展現場來購買了;還有一些外地讀者,第二天在報紙和電視臺上看到消息,也打來電話詢問。畢竟航天題材的收藏這幾年已經越來越熱,一些收藏家早就在留心與‘嫦娥一號’有關的藏品了。再加上我們這套紀念章是問世最早的,自然受到消費者格外的青睞。”
紀念章·前景
“嫦娥一號”發射紀念章目前市場定價為4980元人民幣,陳劍表示,這一定價是根據紀念章的材質、重量以及題材重要性、發行數量確定的,他認為絕對是物有所值。
而且他指出,在收藏市場,航天題材的紀念幣和紀念郵票早已成為市場熱點。此次“嫦娥一號”奔月的成功使得有關航天題材的收藏市場再次升溫,大大激發廣大收藏愛好者對相關藏品的收藏興趣,航天題材的紀念章和其他藏品都將升值。有關專家也指出,回眸美國、俄羅斯等航天收藏的發展歷程,其無不與航天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對于廣大中國的收藏愛好者來說,收集航天收藏品正逢其時。
專家指出,早在2003年10月,國家郵政局就發行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紀念郵票,其小版張曾一度漲到100元左右,漲幅高達600%;而為了紀念航空工業45周年發行的兩枚紀念銀幣,近期的價格也漲了三成左右;而楊利偉乘“神五”邀游太空的紀念幣價格則上升了五成多。
“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后,相關紀念品相繼問世。專家指出,對于紀念品,收藏者以及投資者最需要關注的就是其附加值,通俗地說就是其售價與自身材質之間,或者與一般的普通品之間的價格有多少的差距,這個價格反映的就是制造商所設定的這項重大事件的附加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