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胎漆器別樣紅
木胎漆器別樣紅
木胎漆器別樣紅
木胎漆器早在戰國時期就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和很高的工藝水準。至漢代,漆器工藝更加發達,不僅規模超前,而且品種豐富,技藝也更加精湛,精美絕倫的木胎漆器,其光鮮色澤用的是天然礦物作原料,其木質胎坯工藝難度大,品味高,十分引人注目。
“雕漆”顧名思義是在漆上雕刻。在漆器木胎上略為加工,然后髹漆數十道,有的甚至達到一二百道,當達到理想的厚度后趁漆半干未干時進行雕刻。上百道漆,做一只盒子至少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極費工時。雕漆根據髹漆的顏色分類,髹紅色漆叫剔紅,髹黑色漆叫剔黑,髹綠色漆叫剔綠,還有髹幾種色彩共同進行雕刻的漆器叫剔彩,其中剔紅木胎漆器是最主要的品種。雕漆工藝注重雕,雕出的各種花紋,立體感強烈,猶如浮雕。圖案具備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藝術風格追求自然寫實的雕漆具有先天的優勢,最利于表現工藝風格,因此得到較大發展。元、明、清,雕漆成為漆器的主要品種。
木胎漆器漆層較厚,雕刻刀法靈巧,刀口圓滑。以花卉圖案為題材的雕漆作品,花卉之下多不雕刻地紋,僅以黃漆為地,顏色對比鮮明醒目,富有濃厚的裝飾趣味,給人以古樸的印象。明、清宮廷設專門的漆器作坊,以盒為多,盤、匣次之;小件較多,大件較少;紋樣題材主要以花卉、動物、山水人物為主,宮廷御用漆器底部有纖細的針刻“年款”。宮廷御用木胎漆器肥碩圓潤、藏鋒不露、磨工較重、紋飾層次感強。少量的雕漆如壺、高足碗、荷花式盤等,花鳥紋樣茂密,布置勻稱,鏤空顯出錦地。
從制胎到髹漆,木胎剔紅器最考究,打磨得十分平整,藏鋒不露,“不見刀痕見畫工”。剔紅木胎漆器色較鮮紅,刀棱清楚。雕刻尤為精工纖巧,刀鋒犀利,注重磨工,紋飾棱線深峻有力,以奢華為裝飾主調,且有與玉石鑲嵌相結合的裝飾。特別是大型的雕漆器,雕工更為精美,如屏風、床榻、座椅等。很多御用器物都用剔紅漆盒包裝,是最為考究的包裝方法。清代御用木胎雕漆器在蘇州定作,蘇州織造制作漆器,從器形、花紋、落款方式都代表了當時制作雕漆的最高水平。
木胎漆器工藝難度大,品味較高,藝術水平精絕,傳世量少,投資應是不錯的選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