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裊裊繞朱泥
熏香裊裊繞朱泥
熏香裊裊繞朱泥
熏爐,又稱香熏,顧名思義為熏香用器。創制于西漢早期,質地分金屬和陶制品兩種。造型以蓋部鏤空的博山形、豆形熏爐為主。瓷制熏爐出現于東漢,由于道教盛行,恰逢佛教也傳入中國,熏爐逐漸向敬神禮佛之器演變。
舊時的熏爐,在器型設計上更為新穎,制作精巧玲瓏。煙不僅可從器蓋、爐體的鏤孔飄出,而且還可以從裝飾在爐體上的禽獸口中冒出,煙云裊裊動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生產的熏爐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種。
圖示的紫砂熏香爐,通高21.8厘米,口徑10.8厘米,腹部最大直徑16厘米。盔形頂蓋,爐體外折寬平沿,雙耳鼓腹,底承象首三足,鈐“吉祥紫泥坊”篆字圓章款。
此爐蓋頂鏤空4.6厘米圓洞,內鑲刻滿錢紋能轉動的紫砂球,手撥旋轉起來,給人一種流動的美感。蓋雕透花孔,真可謂別出心裁。洞孔外壁飾六枚乳釘,精塑“三羊開泰”,篆刻“福祿壽”。肩繪弦紋線綴如意云紋,兩側貼附象首銜環,前后銘刻“佛光普照”、“廣修供養”,落款:“辛己年春月、泉人鐫”。爐底堆雕三象首,扇耳圓睛形態逼真,長鼻雄壯勁挺為足。
造型古樸莊重,包漿凝潤瑩亮,雕刻刀法犀利流暢,紋飾精妙寓意吉祥,富有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