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古書畫市場上的引領者
仇英:古書畫市場上的引領者
仇英:古書畫市場上的引領者
中國嘉德即將在秋季拍賣會上推出仇英巨制《赤壁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件名畫曾被康熙第三個兒子及乾隆皇帝收藏,至辛亥革命后,溥儀攜帶出宮而流落民間達80余年,屬于國寶級的珍品。有專家認為,此件珍品有可能引發各路收藏機構和大藏家的激烈爭奪,并有望刷新中國古代書畫的拍賣記錄。
■真跡少精品多
仇英(約1509年至1552年)是明代著名畫家,與沈周、文征明、唐寅合稱“吳門四家”。字實父,一作實甫,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寓居蘇州,一生只活了40多歲,屬于英年早逝的畫家。與吳門沈周、文征明、唐寅相比,仇英沒有詩文的才能,也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甚至連正宗的蘇州人也不是,但卻能躋身于吳門四家之列,實在是因其天賦很高,作品太出色,尤其是在細致工巧方面,古往今來,少有人與之匹敵。在繪畫上,仇英的創作態度十分認真,每幅畫都是嚴謹周密,刻畫入微,創作了不少優秀作品。仇英以自己雄厚的實力,從一個低微的畫工躋身于明四家之列,實為罕見。
仇英擅長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界畫,尤長于臨摹,他的功力精湛,落筆能亂真。畫法主要師承趙伯駒和南宋“院本”,以工筆重彩為主。青綠山水和人物故事畫是仇英的拿手好戲。他的作品形象精確,工細雅秀,色彩鮮艷,具有文人畫的筆致墨韻。他的仕女畫吸收南宋馬和之與元人技法,筆力剛健,尤善于用粗細不同的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圓轉流暢,或頓挫勁力,既長設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準確,形象秀美,線條流暢,對后人有很大的影響。仇英也作花鳥作品,與其山水、人物一樣,屬雙勾填色,可惜流傳至今真跡絕少,北京故宮博物院收有一件雙勾蘭花散頁,幾乎成為孤本。
仇英盡管英年早逝,但生前繪畫相當勤奮,留下了不少作品。主要作品有天津博物館藏的《桃源仙境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秋江待渡圖》、《桐蔭清話圖》,上海博物館藏的《劍閣圖》等。臺北故宮博物院也藏有各式仇英作品達百幅之多,不過,據臺北故宮博物院專家研究,其中真跡也就10件左右。
■銷路好價格高
在藝術市場上,仇英的畫歷來是熱門品種。他在世時就對當時的書畫市場有相當的影響,江南一帶著名收藏家陳官、周鳳來、項元汴等常年累月地將他請到家中,以上賓對待,做畫也不相逼促,畫成后往往給予豐厚酬金。據悉,僅《子虛上林圖》一幅,周鳳來就奉贈酬銀1000兩。他作的《漢宮春曉圖》卷后題記稱“值價二百金”,這一價格遠遠超過項元汴收購的其他宋元名跡。民國時期,仇英作品價格也是相當高,書畫家、鑒藏家吳湖帆買元人張中的《芙蓉雙鷺圖》只花了800銀元,而當時有藏家購買仇英的《人物故事圖冊》卻花了5000銀元。
由于仇英的作品雅俗共賞,銷路好,價格高,明代的蘇州和揚州地區臨摹仇英之風很盛。因此,市場上仇英的贗品相當多,不過,只要是畫得精到的,仍會受到一些藏家的青睞,至于精品則可遇而不可求。1988年紐約市場上出現過仇英的一幅《漢宮圖》(56.3厘米×1030厘米),結果被拍至1.76萬美元,這個價格還不能代表仇英作品的真正價值,只能作為參考。1989年,紐約佳士得推出的仇英《秋山行旅圖》以15.4萬美元成交;1995年香港佳士得推出了仇英的力作《秋原游騎》設色紙本手卷(119厘米×26.6厘米),為清宮珍藏畫作,有乾隆、嘉慶、宣統御印,畫中人物和坐騎均栩栩如生,筆墨設色艷麗,估價50萬至60萬港元,成交價為84.5萬港元。
1996年香港佳士得又付拍了一件仇英所繪、文征明書的《蘭亭序》金箋折扇,為扇子中難得一見的精品,估價35萬至40萬港元,結果以73.5萬港元成交。
近幾年,內地市場也出現不少仇英的作品,但大多為贗品。2005年某拍賣公司推出了一幅仇英的巨型12屏繪畫,這件作品高近2米,每屏寬半米左右,描繪了一個龐大的明代宮廷侍女生活場面。據悉,這幅作品原本是京城某世家舊藏,后因家世衰敗,不得已出售。上個世紀20年代,被日本一位收藏家以重金購得,此后便流落東瀛。當這件作品上拍時,雖然各路買家你爭我奪,互不相讓,但最后一買家僅以231萬元就將其收入囊中,這一價格并不理想,顯然大買家對此件作品信心不足。2006年仇英的《西園雅集圖》成扇在香港佳士得獲價50.88萬元。2007年在上海崇源和上海工美聯合舉辦的拍賣會上,其《上林圖》手卷以968萬元拍出。從中可以看出,市場上只要有可靠的精品露面,價格往往很高。
需要指出的是,自明代以來,靠仇英吃飯的畫家多如牛毛,有的甚至專仿仇英的作品,致使市場上仇英的贗品泛濫成災。但是一些老沖頭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且價格不菲,如2005年榮寶拍賣會仇英(傳)《山水人物》手卷獲價110萬元;2006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仇英(傳)的《漢宮春曉圖》手卷獲價50.88萬元;2007年嘉德拍賣會上,仇英(款)《湖山春曉圖》手卷獲價67.2萬元。這說明好的仿品也有善價。對藏家來說,能收藏到仇英的作品往往意味著品位,因為他的作品真跡少。基于此,后市仇英作品值得大藏家的關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